祭孔,作為一種崇敬思想先賢和傳統文化的儀式,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在孔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在古代被稱做“國之大典”。祭孔大典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大典用音樂、舞蹈等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政治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説中“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
9月28日,是孔子的第2565個誕辰。由中央電視臺、山東省委宣傳部、濟寧市市委市政府主辦的,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山東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聯合攝製的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孔子誕辰2565年公祭》于2014年9月28日9:00——10:30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和山東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圓滿直播。
習近平指出,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通過交流互鑒和創造性發展,使之在當今世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政府和人民將一如既往支持孔子學院發展。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推動人民心與心的交流,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講話全文】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他的弟子在他居住的三間茅草屋裏,供奉了孔子穿過的衣、冠、琴、書等。次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祭祀孔子。後來,從漢高祖到清高宗的1700年間,有12位帝王先後19次來到孔廟祭祀.....[全文]
孔大典在古代被稱作“國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後祭祀制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到帝王規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全文]
歷史上的祭孔,源自公元前478年魯哀公下令在曲阜闕里孔子舊宅立廟,將孔子生前所居房屋三間改做壽堂,陳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車、書等,並按歲時祭祀。......[全文]
提交留言查看留言
祭孔大典中的樂舞,繼承了上古時代漢族祭祀天地、慶祝豐收與戰功的原始舞蹈,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廟堂祭祀。...[全文]
祭孔樂舞始於“六代之樂”,標誌著祭孔始用樂。“六代之樂”相傳屬黃帝、堯、舜、禹、湯、周武王六朝所作。...[全文]
從漢朝開始,不論在曲阜或在中央政府所在地都已普遍祭祀孔子,也都訂有禮儀。隨著時代演變,儀式愈來愈完備而隆重。 ...[全文]
有人説他是聖人,有人説他是凡人;有人説他是仁愛之師;有人説他成功,有人説他失敗。千百年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孔子。那麼,真實的孔子是怎樣的人?
六藝,相當於今天公務員考試的六門課程:禮、樂、射、禦、書、數。孔子經過刻苦的學習,終於成了六藝的專家,可孔子不可能僅精通了“六藝”就被後人尊奉為聖人。
孔子30歲的時候,齊國國君到魯國來訪。這時候孔子實際上是個普通人,但他竟能夠參與接見齊國的君臣。我們説這就是一個標誌事件,證明他真的是立起來了。
孔子比我們高明,不是因為他知識比我們多,而是因為他的判斷力比我們高。孔子所説的四十不惑,卻並不是僅僅説他到了四十歲,什麼都懂。
孔子所説的五十知天命不等於認命,知天命一方面讓我們有敬畏心,同時讓我們有進取心。它不但不會讓我們消極,反而讓我們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
孔子晚年把顏回看做自己的兒子,希望顏回能夠繼承自己的學派。孔子讓學生子貢安排自己的後事,子貢把孔子的後事安排的很週密。孔子的仁愛成為民族不滅的愛戴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