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讓我們共同回顧“嫦娥”一路走來的精彩鏡頭,感受中國探索未知空間的智慧與勇氣。
        從伽利略發明望遠鏡開始,人們陸陸續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了命名,絕大多數採用地球上的地名和世界各國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以示紀念。
        在月球雨海的西北角,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平原,它形似一條彩虹,東西長300多公里,南北寬約100公里,那就是嫦娥即將著陸的區域——虹灣,也叫彩虹灣。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開玩笑地説,傳説中嫦娥奔月居住在廣寒宮,虹灣就是這個廣寒宮。
        從中國的嫦娥奔月到希臘的月亮女神,許多國家都流傳著關於月亮的美麗傳説。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航天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不斷加大對月球的探索。1958年到2010年,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率為51%。
        眾所週知,月球是一顆寂靜荒涼的星球,沒有生命、沒有空氣、晝夜溫差極大、輻射強烈、月表凹凸不平且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可以説,月球上是一個荒蕪蒼涼的世界。那麼,看似荒涼的月球,都有哪些寶貝在吸引著人類呢?
        人類在為探月儀器選擇著陸巡視區域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月球上較為平坦的地帶。畢竟現在還處在探月的初級階段,就像嬰兒學走路一樣,要給巡視器們找一個平坦開闊的地帶。
        月球已經伴隨著地球走過了大約45億年的歷程,我們人類也已經習慣了“一輪明月當空照”,但我們對這個天天見面的夥伴卻知之甚少。月球對地球來説不僅僅是灑下一片月光,假如沒有月球的陪伴,地球將會大不一樣。
        月球車,學名“月面巡視探測器”,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並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複雜任務的專用車輛。面對複雜的月面環境,“玉兔號”又該如何操作呢?
        “現在我們能清晰看到月球表面,下一步的目標是看清宇宙。”11月30日,在用半年的時間成功自製了一架長1.8米的天文望遠鏡後,湖北宜昌的三位攝影愛好者這樣説道。
        嫦娥一小步,中國一大步。據資料統計,在嫦娥三號之前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率為51%。其中,只有蘇聯和美國完成了13次月面無人軟著陸。
        《玩具總動員》系列電影中的主角“巴斯光年”有一句口頭禪:“飛向宇宙,浩瀚無垠。”不過“巴斯光年”的原型——“阿波羅11號”飛船的駕駛員奧爾德林和他的同事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0日一起登上月球時,可就沒有那麼瀟灑了。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9萬千米)。
        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谷(月隙)。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佈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
        浩瀚蒼穹,璀璨群星,又將見證屬於中國的“太空大片”。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號”月球車,將實現中國人與月球首次“零距離接觸”的夢想。
        隨著嫦娥三號的發射成功,人們也越來越好奇,“嫦娥”和“神舟”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各自的目標和收穫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