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溝初級中學坐落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溝灑拉地坡鄉,是一所鄉村中學,有400多名學生。這裡是海拔2620米的高寒山區,常年平均氣溫只有8℃。由於地處偏僻,很多學生從來沒有去過昭覺縣城,他們的活動範圍就是兩點一線:學校——家。多數孩子的家長都在外面打工,陪伴他們的就是那些連綿不絕的大山。外面的世界,廣闊的天地,更多的朋友,新穎的事物,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每個桌上都擺放著一張習字帖、一支毛筆、一杯水,每個走進教室的孩子都驚呆了,他們輕手輕腳地坐下,眼睛裏閃著奇異的光,摸摸帖又碰碰筆。志願者告訴他們,這是一張神奇的習字帖,筆蘸上水後就能在上面寫出字,並且很快字跡會消失,可以重復練字。孩子們的眼睛更亮了。臺上,志願者為他們播放著一張張精美的書法圖片,娓娓講述著書法的歷史和故事。台下,有幾個膽大的孩子已經偷偷地拿起筆,迫不及待地寫下第一道筆畫……
       設備簡陋,只好用白T恤搭起簡易投影墻,畫面看起來有些模糊,志願者很抱歉,“我會更好地講故事,請大家跟我一起發揮想象力好嗎?”“好!”孩子們的回答充滿興奮和期待,沒有絲毫不悅和厭煩。在半個多小時的課堂裏,他們專注地看著白布上的畫面,認真聽互聯網的奇妙作用,然而他們最愛的還是搶答問題。秀氣的女孩子説她覺得最神奇的是“網上購物”;聰明的孩子們還沒等志願者講,就猜到了“網上銀行”;連最害羞的孩子也同意將來要學會給志願者發郵件;還有一個酷酷的男孩,不願意回答問題,但是當他開口唱歌,那是絕對的天籟之聲……
       7月22日,“陽光同行”愛心小隊來到西昌市東南郊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參訪我國第一座民族博物館,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座反映奴隸社會形態的專題博物館。接觸和學習了彝族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感懷了抗日時期“彝海結盟”的偉大時刻......
       志願者走訪了螺髻山下的彝族聚居村——安哈鎮擺擺頂村。房子的墻上大多畫著彝族傳統的圖畫,建築風格與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一脈相承。村裏相對貧瘠的土地資源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傳統彝族山寨向現代農村的過渡的陣痛,引發志願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