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大山裏樹立一座豐碑
——記重慶市黔江區白石鄉中心校副校長劉紅廷
他堅守著平凡崗位,固守著清貧職業,甘做學生成才的階梯,把自己畢生心血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
癡心不改擇師業,甘當孩王三十載
劉紅廷1987年7月高中畢業,當時僅以1.5分之差與大學生活失之交臂。就在他滿懷信心決定復讀一年決戰高考的時候,他得到了黔江區白石鄉要招聘代課教師的消息,村支部書記找到他,要他把村裏的學校辦起來。説實話,他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但一看到他們村教育現狀,他的心在發顫。由於他們村地處大山深處,與湖北利川市文鬥鄉毗鄰,非常偏僻,學校停了辦,辦了停,當時村裏的高中畢業生僅他一人,一棟木質結構的校舍在1983年的一場大風中倒塌,村裏的孩子就只到20里外的玉岩村校讀書。想到之些,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他不再猶豫,打消了復讀考大學的念頭,決心當一名代課教師。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裏人後,家裏人都堅決反對。他們説,以你的成績,復習一年,考個大學不成問題,當代課教師,工資低不説,關鍵是沒前途。他反復跟父親做工作,雖然他上不成大學,但只要他認真教學,將來會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學,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深明大義的父親聽他説得有理,便不再反對。當時報名參考的38人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正式招錄為一名代課教師。
1987年9月1日開學後,他主動申請回到了他的家鄉——海壩村校。他回來後,只有租房上課,村民主動把堂屋免費租借給他作教室。沒有課桌凳,學生們就把家裏的高板凳、矮板凳帶來當作課桌凳。沒有黑板,他四處打聽,找湖北的一位黃姓裁縫師傅借了一塊閒置的裁剪衣服的案板當黑板,課就這樣開始了,這樣整整堅持了一個學期。在1988年的春季,白石鄉中心校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解決了課桌凳,由於沒通公路,他便和一些學生家長一起走50多裏的山路到中心校把桌凳搬運回來,花了整整兩天時間。
課桌凳是解決了,但教室問題仍困擾著他。由於農村家裏的房屋都不寬敞,在第一學期中,他就帶著學生搬了三個地方。想建一所學校的想法十分強烈,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後,父親非常支持。他們到鄉政府、縣教委、縣民宗委等單位請求資金援助建學校,經多方籌集,最後終於籌得資金2900元。經預算,建四間教室的學校需要一萬元,全村539名村民每人捐款1.5元,學校便動工了。資金缺口相當大,於是他賣掉了他們家裏所有的豬、牛,實在沒法了,他又去找舅舅家借了3000斤稻穀賣掉後來彌補,他們全家人都投入到修學校中,所有工人全部免費到他家吃住。1988年底,學校終於竣工了。當年,他們家欠債三千多元。1989年春季,當他帶著他的學生走進屬於自己的新教室那一刻,他的學生比過年還高興。這一刻,應該是他一生中最舒服、最快樂、最高興的時候。有了教室,學校的規模也大了,由當初的一個班擴大到了三個班,中心校領導安排他在海壩教學點負責,這一幹就是20年。
愛生如子情深重,含辛茹苦見歷程
在這20年的代課生涯中,他經受了太多的磨難,但他認為他值,他無怨無悔。只有與孩子們在一起,他才覺得無比的快樂和幸福,雖然代課的工資很少,1987年至1990年每月只有27.5元,2000年以後每月400元。但在這20年中,他經常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資助學費、給他們買文具,而他自己真的是有時候連吃鹽的錢都沒有。他的女兒一直都埋怨他,説他對她沒有對自己的學生好,他心裏非常內疚,其實,他深愛他學生的同時,同樣也深愛他的孩子啊!他記得最清楚的是1992年快要過年了,他用他的工資給學生秦某、張某繳了學費,放寒假時一分錢也沒有,看著別人買年貨,而他卻兩手空空,妻子知道他的性格,最怕找別人借錢,她背著他找岳父借了20塊錢,然後給他説,這是平時積攢下來的,叫他上街買點年貨。他知道家裏沒錢,這一定是借的,他拿著錢偷偷大哭了一場。
在學校,劉紅廷經常給年齡小的學生繫鞋帶。他教過的學生張某從小患肺炎,一走上坡路就累得喘不過氣來,在他來上學的路上,有兩裏多的上坡路。劉紅廷每天早晨都準時到坡下背他來上學,背了整整兩年。還有一個學生叫譚某從小患小兒麻痹症,走路很吃力,家長每天早上背她到學校,放學了劉紅廷就背著把她送回家,一直背整整3年,現在這名學生在重慶西南政法大學讀書。學生張某肚子痛,在他背他去醫院的路上,吐了他滿背,張某的父母知道後,感激不盡。像這樣的例子,他已經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個了。
作為一名教師,在關愛學生的同時,更主要的是教好書、育好人,在教學中,面對一些深奧難懂的知識,劉紅廷總是想方設法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教學圓錐體的縱切面面積時,由於沒有教具,他就用稀泥捏一個圓錐體,然後從上切下去,讓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高是原圓錐體的高,底是圓錐底面直徑。這樣,學生就都理解了知識點。
父親護校眼失明,自古忠孝難兩全
1993年4月的一天晚上,由於劉紅廷去中心校辦事。半夜狗咬,父親摸黑起來去看學校,不小心摔倒在地,右眼受傷感染,由於缺錢醫治不及時,後來右眼球被全部摘除,這是劉紅廷一輩子的痛,但同為黨員的父子倆從沒後悔過。2011年劉紅廷參加重慶市教委組織的“耕耘在校園、奉獻在渝州”優秀教師巡迴報告團,適逢他父親重病住院,他硬是克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就在今年4月23日他父親臨終的那一刻,劉紅廷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回到家,長跪在父親靈前,請求他父親原諒,他説他的學生離不開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勞動成果遍地花
25年來,劉紅廷所教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學科質量優秀。通過25年的辛苦付出,現在539人的海壩村,走出了40多名大學生。更多的學生成了發家致富的領頭雁,海壩村由特困村變成了富裕村。看到海壩這20多年來的變化,他由衷地高興,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巨大作用,真正領會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真正含義,也深深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責任的重大。
2007年8月,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劉紅廷和同為代課教師的妻子終於有機會參加“代課教師擇優轉為公辦教師”的考試。他們都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結果他取得了黔江區第一名的成績,妻子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雙雙成為正式教師,圓了他們夫妻倆一直以來的夢。當時的政策是按成績的高低來選擇崗位,他完全可以選擇離黔江城區較近的缺編學校任教,但當他想到在家鄉的邊遠山區的孩子更需要他時,一種責任、一種對山區孩子難以割捨的情懷使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到條件極為艱苦的海拔在1400多米的白石鄉玉岩村校。
2008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和重慶市廣電集團聯合舉辦的“大愛中華行”的啟動儀式上,劉紅廷獲得了“大愛中華行”的五萬元善款。他把五萬元善款捐給學校,用來為山區的貧困孩子建立一個“圖書屋”和“貧困生基金庫”。學校領導説,這錢是用來改善你家庭生活的,堅決不收。後來,在他的再三請求下,學校用他捐的這筆錢解決了一部分貧困生的困難,還建設了一個圖書室,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2007年12月,劉紅廷夫婦榮獲“2007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08年的五一節,他又榮獲“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那年教師節再次榮獲“黔江區師德標兵”。2009年,他獲得黔江區“山區教育特殊貢獻獎”、“重慶市第二屆道德模範”。2010年的教師節,他獲得“感動重慶市十佳教師”。2011年建黨九十週年,他獲得“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産黨員”。
作為一名普通村校教師,當了20年的代課教師,是什麼讓他們對如此清貧的職業如此執著?是什麼促使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這樣不朽的成績?是什麼使他們平凡的事跡感動了重慶3000萬人民?是他那獻身教育事業的無悔信念、堅持不懈的決心、對學生滿腔的愛和責任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出色,才在平凡的崗位上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好評。
劉紅廷堅守著平凡崗位,固守著清貧職業,甘做學生成才的階梯,甘為學生成功的鋪墊,把自己畢生心血獻給了山區教育事業,夫婦倆的無私奉獻必將為山區教育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