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編號 59

“教書是我最大的幸福”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回民中學教師何桂琴

  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用自己嚴謹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帶領學生不斷成長成才。她廣泛聯絡,為民族團結搭建平臺。

  教師的職業是人類最崇高的職業,教師的職業又是未來最具挑戰的職業,做教師容易、做合格的教師難、做優秀的教師更難。何桂琴就是在這個隊伍中成長起來的一名普通教師。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卻用自己嚴謹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帶領學生不斷走向崇高。在她的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種紮根山區、堅守崗位的愛崗敬業精神,迎難而上、永不放棄的樂觀主義精神,自立自強、不畏艱辛的艱苦奮鬥精神,關愛學生、勤奮工作的無私奉獻精神。

  情係教育 一心選擇當教師

  何桂琴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這個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地方,時常讓人想到要逃脫開去。然而,生長於此對何桂琴來説,反而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人生鋪墊。在這個貧瘠偏遠的地方,何桂琴知曉了食糧、陽光、雨水對生命而言意味著什麼,知曉了知識、善良、義舉對靈魂意味著什麼。

  何桂琴的父親秉性耿直、憨厚仁義,母親心地善良、為人賢淑,經年累月悉心操持著幾十畝莊稼,生活也不寬裕,還經常接濟貧苦的鄉鄰。父母的言行,如一江春水澆灌著何桂琴的內心,讓她在成長的歲月裏,汲取向內向善的力量,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我還記得,父親教我識字時,教的第一個字就是真,他説,身而為人,無論處事做人,憑的就是一個真,真真切切,不哄不騙,腳踏實地。”

  從年幼起開始幫助母親料理莊稼,幹好農活,到進入學堂,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地讀書識字,把春夏度完,寒暑過了,何桂琴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1987年考入固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數學系,而作為一名回族女學生,這在當時來説是頗為不易的。在青春洋溢的大學校園裏,與其他同學相比,何桂琴似乎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詳盡的規劃,她更是將青春的每一個白晝與夜晚安放在知識的殿堂中,挑燈熬夜,分析演算,勤學苦讀。1990年,何桂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故鄉三營鎮,在三營鎮第二中學教書。直到1995年被選拔進入固原市回民中學,何桂琴一心撲在教學上,用勤奮與刻苦練就了一身硬功夫,這讓她在以後的教學中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言傳身教 滿腔熱忱綻杏壇

  在何桂琴家中的案頭上擺放著一張照片,那是她在三營鎮第二中學帶完最後一屆學生,站在學校的花園前的留影。青春的面龐微笑著,像一朵花綻放開來,一種幸福久久地流露著。而二十多年之後,當另一張照片再次擺到桌前時,歲月的風霜在何桂琴的臉上刻寫下了時光的滄桑。她站在固原回中校園的樹下,依然是微小的面龐,靜靜地望著畫外,一種沉著與希望從眼中透了出來。教書的二十多年間,每當萬家燈火淹沒在濃重的夜色中,何桂琴伏案批改完最後一本作業之後,她總要長時間揉搓早已酸痛成疾的脖頸;而到了秋冬之際,伏案幹完最後一件工作的她,總會經受雙膝生出的疼痛,風濕一遍遍向她襲來,讓她在夜晚不斷地醒來。正是憑著一種執著與堅韌,她將青春的名字寫在了當地民族教育事業的豐碑上。

  1994年,固原地區舉行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第四屆教壇新秀”評選活動。當時,何桂琴的同行幾乎都不相信她會報名參賽。但是,作為教師的何桂琴卻認為不管結果如何都應該敢於參加。她報名參加了此項活動,這對於一個剛出校門的回族青年女教師,困難顯而易見,尤其參評的教師多數是來自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此後,她開始了艱難的製作課件,從骨幹教師那裏取經,從網上找資料,從學生身上找靈感,利用第二課堂反復演練。大賽結束了,她獲獎了,同行震驚了。儘管捧回的是一張獲獎證書,但卻讓她感受到作為一名參賽教師所體現出的價值。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何桂琴先後承擔校內外公開課上百次,撰寫教學論文十多篇併發表在區內外報刊雜誌上,輔導學生百餘人,主編寧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數學《新課堂》,輔導學生百餘人,承擔並主持自治區“十二五”規劃課題。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何桂琴嚴謹治學;作為一名團委書記,她又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工作。把忠誠鐫刻心底,把誓言付諸行動。在她的內心,共青團的工作如同一個久久追求的夢想,“既然選擇了共青團事業,就要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而她自始至終都無怨無悔。2003年擔任校黨支部委員及團委書記的何桂琴,先後修訂出臺了《團幹部管理制度》、《團幹部職責條例》、《優秀團員評選辦法》、《校團委制度彙編》,加大團幹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積極開展一些活動。特別是按照學校工作安排,辦好固原市回民中學兩所“校中校”(少年團校和青年黨校)方面做了巨大的貢獻。她自編了《固原回中少年團校培訓教材》《青年黨校教程》,努力經營,使之成為處於人生關鍵時期的青、少年喜聞樂道的思想教育陣地。2006年畢業的海明成同學,在2004年剛剛進入青年黨校參加學習時,品質優秀,但膽小學習信心不足成績較差,通過在青年黨校聽課,外出參加活動及何老師的幫扶,海明成同學敢於表現,敢於問老師問題,學習勁頭更加充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最終考入重點大學。2003年—2009年,少年團校共辦8期,通過團課、講座、交流等形式每期培訓72名回漢學生,其中572名初中回漢學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青年黨校創辦至2009年,已辦6期,每期培訓64名回漢高中學生,通過學習黨章、黨史、政治理論知識以及舉辦講座等形式,幫助、指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赴任山河烈士陵園掃墓,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將臺堡紅軍會師地、固原水泥廠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回漢青年學生牢記我黨光榮的革命歷史,感受鮮活的時代氣息,樹立遠大理想。

  青年黨校雖然週期長,但由於何桂琴工作主動,創新意識強,使得辦學頗有特色,成效顯著。她通過選拔學員優秀化、教學管理規範化,內容設置合理化,學習形式多樣化,向學生傳播黨的基礎教育和基本理論,並探索出“以授課點拔—小組研討—實踐探究—自學深化—自測互評” 的德育教育體系。六年時間共培養發展49名回漢優秀學員加入中國共産黨,這些學生黨員品學兼優,全部考入本科以上院校。正是何桂琴的不懈努力、任勞任怨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放飛了許多回漢學生的成才夢想,使得固原回中少年團校和青年黨校成為寧夏南部山區發展民族教育、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的搖籃。

  漫漫教壇 衣帶漸寬終不悔

  何桂琴的眼中總是流露著一種堅定與希望,這種強烈的目光總給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源於她內心生長出來的博愛與善良。曾經有這樣一個場景,那是深秋的一天,一位身著紅色衣衫的女孩,背著褪色的書包,黯然低著頭,跟在衣衫陳舊的母親身後,在跨出校門的那一瞬,她回頭凝望著書聲瑯瑯的校園,這座紅白相間的高樓、校園夏日裏花香飄散的槐樹,而這一情景被靜靜站在教學樓玻璃窗前的何桂琴看到了,她已經聽説了這名女學生因為家境貧困而無法支付學費的情況。然而,就在那一刻,何桂琴柔弱的內心落下了傷痛的淚水,她難以面對那個柔弱的身影默然步出校門,而她充滿渴望的求知之心卻依然縈繞在校園。淚水一如決堤的海,衝垮了何桂琴的眼眶,飛翔而出,她的腳步快了起來,她穿過了樓道,衝出了校門,緊緊拉住了女孩和她母親的手,訴説了起來,讓孩子留下來,她會盡最大努力爭取資金讓孩子念完書。

  固原是一個回族聚集、經濟並不發達的地方,在固原市回民中學讀書的孩子,大多數來自鄉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現象嚴重困擾著學校。作為一位回族女教師,何桂琴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民族教育責任感,為貧困學生繼續接受教育提供幫助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她總是説:“傾心資助事業,這是我的職責,必須負起責任,不得有任何推卸。”2003屆回族女學生王金花父母年齡大且長年臥病在床,家裏缺少勞動力,生活十分困難。沉重的心理負擔曾導致該生學習成績一度下滑,想退學回家,何桂琴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決心幫助她。她多次找該生談心,鼓勵她要勇於逆境成才,並拿出自己的工資,為她交學雜費,同時送她一些書籍和學習用品。王金花被感動了,她發奮學習,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某重點大學。考入大學的王金花在給何桂琴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沒有您,我就沒有今天,我將終生感激您”。

  然而,失學的學生在增多,僅憑何桂琴一己之力,可謂杯水車薪。在何桂琴被推選為學校團委書記之後,她多方努力積極籌備,經校委會同意成立“貧困生基金會”,使愛心助學活動得到校內外各種團體及個人的大力支持。2004屆學生海浩學習刻苦、家庭困難、面臨輟學。何桂琴積極爭取資金資助海浩,使這個原來只是英語突出、其他成績一般的學生,後來學習刻苦認真,成績直線上升,名列年級前茅,並成為2006年寧夏唯一榮獲第二屆全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的學生。海浩的父母及鄉親非常感激並送來了一面寫著“情係桑梓 恩重如山”的錦旗。

  在何桂琴的積極奔走和廣泛聯絡下, 2003年至2009年,共有30多個單位和許多熱心人與回中542名貧困回漢學生結成幫扶對象,共捐助款項386840元。其中有來自團區委、美國某大學、宋氏基金會、朝霞工程、自治區民委、固原物資通達公司、固原市市長、副市長、政協領導等,為貧困回漢學生上學提供了資助,感動了學生,觸動了家長,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和廣大回漢群眾給孩子送去關心和溫暖,正是由於老師和社會上熱心人的關愛,才使貧困學生有學上、有書讀。曾有貧困學生家長含淚從幾百里的鄉下寄來了一份份熱情洋溢、情真意切的感謝信。正是由於何桂琴的傾心資助,才保證了學校品學兼優的回漢貧困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這既為貧困回漢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搭橋鋪路,又為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搭建了平臺。2010年何桂琴被任命為學校婦委會主任。作為學校婦委會主任,要直接面對佔學校50%的女教工152人,她深知自己工作經驗少,理論底子薄,要做好工作必須下一定苦功夫,提高業務能力。為了提高廣大女教工的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增強女教工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觀念,她首先從自身做起.注重學習外地、外單位婦女幹部的先進工作經驗,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研究探討女教工隊伍建設的新路子,忘我地投入、以恒地追求,學校婦委會工作從此打開了新的局面。可是,要真正發揮女教工的聰明才智和潛在活力,切實提高她們的“師知、師智、師能”水平,使她們成為教改前沿的排頭兵和搏擊風浪的弄潮兒,還必須為她們“補給營養”增加 “造血功能”。為此,何桂琴將婦女維權和素質提高作為工作的重點,積極深入到女教工了解她們的渴求和呼聲,並及時反饋給上級領導,力爭為婦女贏得政策上的保障,得到領導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教代會女教工代表佔相應比例,暢通了女教工參政渠道:評模評優女教工佔相應比例,她們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肯定;每年對全校女教工進行一次免費體檢已形成制度;春節走訪有特殊貢獻的女教工已形成制度;特別是對孕期、産期、哺乳期的女教工均給予特殊照顧政策。同時,婦委會採取多種形式的“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想婦女教師所急、解婦女教師需,為婦女教師排憂解,真正做到了“一人有難眾人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良好格局。可是隨著知識經濟、信息技術的日益滲透,作為婦女工作者和廣大知識女性,要立於船頭唱大風,就必須先行打造自我,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使自己的能力與時代同步。為此,何桂琴積極響應上級婦聯及教育部門的要求,在廣大女教工中實施“女性素質工程”建設,使廣大女教工學有樣板,行有標桿,從而激發了她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她們的自強心、自信心;在全校女教工群體中形成了人人“爭一流、上水平、創佳績”的良好風氣;使女教工們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精力更投入,工作更努力了,充分展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風采,發揮了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桃李芬芳 獨醉於精彩人生

  當一步一個腳印走過生命中的每一天后,鮮花和掌聲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美麗的何桂琴。她先後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教師,; 2004至2007年連續四年被市團委評為“優秀共青團幹部”;2005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師德先進個人” ;2008年,她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10年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評為“固原市先進工作者”; 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11年申請的自治區課題已立項。2012年被推選為“自治區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2012年被推選為“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2012年被選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共産黨十八大黨代表初選人選。她的先進事跡先後被《固原電視臺》、《固原日報》和《現代教育報》報道過。她把自己閃光的青春奉獻給了學子,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民族教育事業,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動詮釋著大愛無邊的師德與人文精神。談及自己的成長歷程,何桂琴老師常常由衷地感慨:“我能夠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取得一些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固原市重教的大環境,尤其離不開固原回中眾多領導和前輩的關愛與培養,離不開固原回中整個團結奮進的教師團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的心裏都特別踏實,因為我的身邊有著許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榮譽不該只屬於我個人,它們屬於固原回中這個溫暖的集體。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在工作中享受快樂,我已經感到莫大的幸福了。”

責任編輯:王彤

熱詞:

  • 2012
  • 全國
  • 教書
  • 育人
  • 楷模
  • 候選人
  • 何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