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編號 29

紮根農村的“留守媽媽”

——記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枳溝小學教師呂映紅

  對於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給予了無私的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她的學生都叫她“愛心媽媽”。

  在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有一位頗具知名度、頗受人們尊敬、被當地父老鄉親親切稱為“留守媽媽”的山區小學女教師。在偏遠農村從教28來年,她由一名民辦教師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當她以優異的教學成績贏得眾多城區學校送來的“橄欖枝”時,她總是謙遜地説:“我出身農民,是農村撫育了我,我離不開農村。”為了讓村裏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辦成了“替補學校”,留守兒童放學後把那裏當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溝鎮枳溝小學的呂映紅。

  呂映紅,女,現年51歲,她獻身農村教育,熱愛兒童,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來關心照顧,用愛心和智慧呵護每一位學生,被譽為留守兒童的“老師媽媽”。她執著堅守、創新實踐,探索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在省內外産生較大影響,被譽為“呂映紅教學法”。她發表教育教學論文50多篇,形成48萬字的書稿,成為齊魯大地教書育人的楷模。

  “留守媽媽”,用愛心為學生撐起一片天

  紮根農村,熱愛兒童,對兒童懷有神聖而又永恒的感情,這是呂映紅執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點,更是支撐她執著堅守、教書育人,取得人生輝煌的思想動力。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爺爺奶奶來帶的實際情況,她把家辦成了8小時之外的課堂。每到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我們就會看到排著隊的孩子們往呂老師家裏走,因為那裏是他們的心靈港灣。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張曉的話來説就是:“我們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樣整天牽掛孩子,因為孩子在呂老師的家裏”。

  如果説起呂映紅對孩子、對留守孩子的獨特的愛,還要從她的教學生涯中的“十年理髮師經歷”説起。呂映紅所在的農村小學屬於偏遠山區,孩子們理髮比較困難,一是會理髮的人少,二是學生家長大都顧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個個灰頭土臉、蓬頭垢面。她決心學會理髮,讓學生“精神”起來。可是,當拿起理髮剪子的時侯,面對學生她又猶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麼辦?最後決定,先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女兒剛剛上小學,還不懂得“攬頭剃沒有好手藝”這個俗語。女兒很高興地坐在小板凳上,頭任媽媽擺布,費了好大勁,理完了發。當女兒照著鏡子的時候,哇哇地大哭起來。這件事,也許給女兒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總是説:“媽,你太偏心了,為了你的學生,你把我打扮的那麼醜!”呂映紅每次都是帶著歉意説:“還別説,現在來看,那是最酷的髮型。”

  通過請教鎮上的理髮師傅,呂映紅最終學會了理髮,而且水平很不錯。從那以後,班裏的學生哪個需要理髮了,她就是孩子們的義務理髮師,就這樣一直堅持了10年。

  在諸城市,人們所熟知的呂映紅,不但是一名教學優秀教師,更是一位頗有愛心,充滿責任感的“老師媽媽”。

  呂映紅對班上的每一名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她的愛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更是給予了無私的愛,不但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養成等方面給予關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群眾為此送她“老師媽媽”、“愛心媽媽”、“留守媽媽”等雅號。

  “這個冬天天氣變化無常,前些日子,體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發燒,呂老師陪我到社區衛生室打完針,坐在我的床邊給我送水、喂藥,陪我説話逗我開心,看到她親切的面容,讓我想起了疼我愛我的媽媽。我感激得哭了……”這是學生王某一段發自肺腑的話語。

  王某是呂映紅班上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母親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為的是賺錢好養活體弱多病的奶奶,供給王某上學。王某這個只有11歲的孩子,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飯、照顧生病的奶奶,又要堅持上學,經濟上不富裕,生活很艱辛。

  呂映紅得知後,把王某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照顧,不但在思想上鼓勵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顧她、資助他。一次,王某感冒發燒,但這個孝敬的孩子,還惦記著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媽媽,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流了下來。呂映紅把這個孩子摟在懷裏,安慰她、鼓勵她。“老師,您就是我最親最親的媽媽,從今以後我就叫您‘老師媽媽’好嗎!”王某哽咽著説。呂映紅撫摸著這個孩子,動情地説:“好呀,老師當然願意當這個媽媽了,我還害怕做得不好,不夠格呢!”從此,王某就有了一個令她自豪的媽媽。在呂映紅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爛漫,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了。

  據王某的家人反映,過去三年時間裏,呂映紅經常給她送這送那,僅資助現金就3500元。同時,呂映紅還發動班上的同學當志願者,輪流到她家幫助干家務、照顧奶奶。

  “做學生的‘老師媽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這是呂映紅經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認為:關愛學生這既應該是老師的一種本能,更應該是一種神聖的感情。

  “我要當好全班同學的‘老師媽媽’,應該了解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 呂映紅對學生懷有持久的、熾熱的情懷,也一直用這種情懷來激勵自己一路前行。

  在呂映紅的教師生涯中,數不清的困難學生得到她無私的幫助。呂映紅課堂上是是全班同學的老師,課後就是他們的“媽媽”,給了學生無私的、博大的愛。

  呂映紅從教28年,受到過她資助的學生有多少,連她本人也説不清。從她的家人對其中數額較大的記錄中可知,她僅資助學生的現金就達5萬多元。在呂映紅的帶動下,她所在的枳溝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和單親家庭、留守兒童以及特殊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等結成了幫扶對子,人人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這裡的校園暖融融!

  創新標兵,一路走來一路探索

  創新是一名教師的天職。教育教學創新,説起來簡單,對於一個偏僻的農村小學教師,對一名“民轉公”教師來説,難度還是相當大。

  1984年,剛滿21歲的呂映紅當上了村辦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那是一所偏遠的村小,這所小學一個班級、24名學生,只有呂映紅一名教師,語文、數學、思品、音體美等所有學科,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後勤連軸轉。她嚴格要求自己,起早貪黑,早晚辦公、學習,自覺按時上課,領著開展學習、活動,沒有給學生誤過一節課。半年時間,就是在這個只有她一個老師的村小裏,她所教班級的學科成績質量優秀。

  就是在這個村小裏,她申報了山東省重點規劃課題。在當時,她的經歷可以説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她的課題是包辦制下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她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形成厚重的材料,找了一個週末,她坐上車就來到了濟南,找到了山東省教研室,由於週六不上班,她就把材料從門縫底下塞了進去……就是這一次“盲動”,引起了省教研室專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包班制”,引起各級政府的關注,政府每年都在重視新教師的錄用工作,教師隊伍也得到了優化的提升。直到現在,濰坊市還在每年以1500左右的數量引進教師。

  呂映紅在班主任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8年,在她的帶領下,一大批年輕的優秀班主任快速成長起來。為了引導任課教師也來關注學生發展,形成關心關愛的濃厚氛圍,她倡導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定期“會診”學生學習、品德和其他情況的制度。去年,濰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呂老師典型做法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了“全員育人導師制”、“定期學情會商制”等12項學生管理新做法。

  為了儘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呂映紅經常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往返40多裏路,到諸城市直學校向名師請教教學經驗,交流教學體會,甚至到外地聽課,自費到外地聆聽專家報告。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撰寫了48萬字的教育札記和教學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級以上獲獎發表;形成書稿三部:《家有兒女初長成》、《學生是最好的“老師”》、《為你修得生花筆》。

  呂映紅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實施“合作學習”、“愉快寫作”、“ 自主互動、個性賞讀”等閱讀教學法,開展“分層次、步步高、探究學習”數學教學實驗,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能力;開展“一週無錯題”、“寫作小能手”、“小小書法家”、“背誦大王”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是“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該項研究在山東省內外産生較大影響,獲得濰坊市級成果獎。她多次舉行諸城市、濰坊市級別的公開課、觀摩課,並先後榮獲諸城市、濰坊市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特教師、課改先進個人等榮獲稱號。

  現在的呂映紅年過半百,雖然已經兩鬢斑白,而且多種疾病纏身,但是依然埋頭在教學一線,擔任著枳溝鎮枳溝小學四年級33名學生的班主任,教著語文、數學、思品三門學科,依然忘我工作、頑強拼搏,依然經常外出作報告,舉行觀摩課、公開課。雖然她頭頂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桂冠,擔任著“呂映紅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是那樣謙遜,那樣樸實無華。

  教學名師,“自主互動、賞評結合”教學法影響深遠

  育人為本,提高質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呂映紅始終這樣認為,也是這樣實踐。“輕負擔、高質量”在她的課堂上完美地呈現出來。

  呂映紅一直認為: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和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賞識教育”是她一直以來的追求。她説:“賞評是最好的‘教法’,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呂映紅老師經過10年的探索實踐,創立了獨具魅力的“自主互動、賞識結合”系列教學法。

  呂映紅的作文教學改革開始於10年前,而她改革的靈感最初來自於她在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次不經意的“試驗”。因為忙於備課和批改學生作業,呂映紅有時候顧不上為自己的兩個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作文。有一次,兩個孩子拿著作文讓她批改,她顧不上,就教兩個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沒想到,這讓孩子從中受益不小。這件事給了呂映紅以啟發,於是,她嘗試著將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運用到了作文教學中,開始了“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的研究與探索。

  呂映紅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重視學生作文過程的完整性,通過引導學生賞評、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自主互動”是教師在作文批改中“放權”,讓每名學生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調動每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賞評結合”是將作文的賞析和評改結合起來,改變作文批改和講評脫節、反饋不及時的弊端,縮短作文評改的週期,從而提高作文評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呂映紅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的教學情景中,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教學過程,就是啟發誘導學生自主思考,給學生搭建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平臺的過程。不僅如此,欣賞和評價作文的過程,也成了學生增強寫作信心的過程。據統計,僅2010年以來,呂映紅所教的學生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文章達240多篇。

  為了提高“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實踐研究水平,連呂映紅自己都不知度過了多找個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日夜夜。她主動邀請校內外領導、老師以及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員們來到的班級聽課評課,虛心聽取眾人的意見和建議。

  執著堅守,十年磨一劍。呂映紅所創立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的習作教學法,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的一致認可。

  2007年10月,諸城市小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暨教研組長論壇在枳溝小學舉行,全市所有小學校長及教研組長100多人參加會議。呂映紅舉行了一堂習作賞評公開課,並在會上做了《賞評,使作文教學活起來》的經驗介紹,贏得了與會領導及教師的廣泛讚譽。全國語文教育專家、諸城市教育局局長李慶平給予現場點評。《山東教育報》、《基礎教育課程》、《教育創新》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2008年9月,呂映紅創立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獲得了濰坊市創新獎、濰坊市政府教學成果獎。

  2009年5月,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雜誌社副主編尤煒在濰坊市教科院專家崔秀梅、李秀偉陪同下,到枳溝鎮枳溝小學考察調研,認為呂映紅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改變了習作定題、定時,教師評語的傳統做法,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寫作難的問題,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範例。

  因為‘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的改革實踐,呂映紅多次在省、市舉行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省內外前來枳溝小學觀摩學習的達5000多人次。目前,這種“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方法已在市域乃至省際推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8年來,呂映紅以其頑強拚搏和創新實幹精神,先進獨特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事業上的一個個輝煌。

  當談起這些成績時,已經兩鬢斑白的她謙遜而又激動地説:“是學生成就了我,我愛我的學生。我只有更加勤奮工作、無私奉獻,才無愧於各級領導的信任,無愧於同志們的支持,無愧於我深愛著的每一個學生!”

責任編輯:王彤

熱詞:

  • 2012
  • 全國
  • 教書
  • 育人
  • 楷模
  • 候選人
  • 呂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