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編號 16

與俄語相伴 與黑大結緣

——記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鄧軍

  30年的教齡已融為她生命年輪的一部分。她將生命中最溫暖的柔情送給了學生,將最誠摯的真情留給了學術。

  在俄語界,流傳著 “天下俄語半是黑”的説法,盡顯出黑龍江大學在俄語教學方面佔據的突出優勢。黑大人都知道,這喜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俄語學院孜孜不倦的堅持,更離不開俄語學院院長鄧軍教授無私的奉獻。

  鄧軍,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現任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中俄兩國政府設立在中國的俄語中心主任;兼任中俄合作教育分委員會中方專家,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俄語學會會長,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留俄分會會長,黑龍江省翻譯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俄語語言學及修辭學、教學法理論的研究和俄語教學工作。從教三十餘年,鄧軍先後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省“三八”紅旗手,省優秀歸僑僑眷,省級優秀共産黨員,省教書育人積極分子標兵,被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她負責的“俄語實踐課”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她帶領的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003年,榮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09年,被授予“普京獎”,以獎勵其在中國普及俄語教學作出的突出貢獻;2011年,世界俄語教師聯合會授予她“普希金”獎章。

  紮根一線:問心無悔、甘做默默領路人

  鄧軍1982年留校任教,1995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2000年開始指導博士研究生,先後講授俄語實踐、聽力、閱讀、寫作、口語,俄語篇章語言學、普通語言學等10余門本、碩、博各層次的專業課程,編寫教材20余部,送走了20多屆畢業班2000余名本科畢業生及300余名研究生,30年來授課學時總計10萬餘學時……很難想象,作為黑龍江大學俄語學科的&&人、國家級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在科研任務和各項工作都十分繁重的情況下,鄧軍怎樣完成了這讓人吃驚的教學工作量,又是如何把仿佛初歷般新鮮的熱情與力量注入到自己的每一堂課中!

  作為教師,鄧軍歷來主張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她常説“教育事業中,學生是整個世界。教師的幸福應該來自於每一堂課,來自於把知識的種子播撒進年輕心靈的勞動,來自於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分享和成長。”鄧軍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走進她的課堂,輕鬆、愉快是第一感覺。沒有枯燥的説教和刻意的灌輸,但仿佛是天賦的神奇魔力,她總有辦法讓學生在輕鬆和愉快中學會知識、記牢知識。崇拜她的學生們把這歸結為鄧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可每每靜下心來回味課堂上的點滴細節,就不得不為老師淵博的知識所震撼,為每一次用心良苦的循循善誘所感動。一位學生這樣感嘆:“鄧老師的課潤物無聲卻回味無窮,只有達到了相當高的學術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境界,才能有這樣的教學效果!”

  鄧軍説,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學識,更要有愛、有熱情、有奉獻的精神。對鄧軍來説,30年的教齡已融為她生命年輪的一部分,她將生命中最溫暖的柔情送給了學生,將最誠摯的真情留給了學術,將最熱烈的激情獻給了教育。1997年至2003年,在擔任黑大俄語系主任和俄語學院院長期間,鄧軍每天只睡5個小時。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她的血壓一度高達220,為了避免隨時可能發生的血管破裂,連常規的點滴都不能進行,醫生警告她“不能再這麼拼命了!”2003年4月,由於健康原因,鄧軍辭去了所有的行政職務,但仍堅守在自己鍾情的講臺——“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站在這裡,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是鄧軍的夙願,是她踐行了一輩子的誓言。一次她給本科高年級上精讀課,突然感覺心臟不舒服,心跳加快,頭髮和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透了,但她雙手緊緊地把住黑板,心裏叨念著“教師不能離開講臺”,硬是堅持著上完兩節課。

  至今,年逾花甲的鄧軍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同時給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學生上課。放眼全國高校,本科生一入學就由國家級名師親自授課,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難怪很多一年級學生在日曆上用紅筆圈出有鄧老師課的那一天……

  曾有記者問鄧軍,如何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教學激情,她説:“是俄語系老一輩教師的耳濡目染、傳幫帶和學生們的信任,讓我在教學一線樂此不疲。”鄧軍善於把熱點問題融入課堂,她教給學生知識,同時也教會他們思考,引導他們了解國情、認知社會,告誡他們踏實做人,勇於承擔……於是,有了62歲的老教授與“80後、90後”學生用俄語討論“啃老族”、“月光族”、“裸婚”等社會熱點問題。一提到課堂,鄧軍的臉上笑出了一朵花,“教師要保持年輕的心,要對一切新知識、新觀點有敏銳的觸角,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

  理想堅定:以身作則、永葆先鋒

  鄧軍的父親曾任秋林公司第一任中方總經理,是1938年就參加革命的老幹部,母親是第一位加入中國國籍的南斯拉伕人。特殊的成長經歷,特別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塑造了鄧軍堅毅的個性,更讓她明白了什麼是信仰的力量。1988年鄧軍加入中國共産黨,她形容那是一種靈魂找到家、思想和行動有了方向的感覺。從一個普通的工人成長為一名學術上刻苦鑽研、成績卓著,教學上精益求精、大膽創新,工作上任勞任怨、勇於奉獻的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一切源自她在政治上的堅定執著,嚴於律己。她不止一次説:“我雖然是專家、是教授,但我首先是一名中共黨員。”時刻以黨員身份作為自己第一身份的鄧軍,&&參加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政治覺悟,自覺把改造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努力融入到教學和科研的每一次實踐中。

  鄧軍不但在政治上嚴格要求自己,也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周圍的人。在黨組織生活會上她多次講到,“理想就是旗幟,理想就是方向,理想是前進的動力”;她呼籲全院黨員幹部不斷加強自身政治學習和對廣大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她主動深入基層,被教工和學生譽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俄語學院曾有一名女生沉迷于法輪功,鄧軍得知後,多次找她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她逐漸認識到邪教組織的虛偽性和危害性,並最終做到了與法輪功組織徹底決裂。畢業前,這位同學找到了鄧老師,把自己順利就業的好消息與老師分享。她眼裏噙著淚握著鄧軍的手,“老師,感謝您挽救了我,感謝您在我生命最迷惘的時候拉我一把!”

  傾情育人:她的名字是鄧姐姐,鄧媽媽,鄧奶奶

  1982年鄧軍留校任教,至今已有30年。從青絲到白髮,鄧軍始終抱有一顆感恩的心,她説,是校園的聖潔、學子的純凈,讓她從未因歲月匆匆而惶恐,反而愈發踏實,懂得了奉獻的美好與可貴。30年,學生們對鄧軍的稱呼,從姐姐變成了媽媽,懵懂的一年級學生們,動情時會嬌嗔地叫她鄧奶奶。稱呼變了,但家人般的溫暖和親情幾十年如一日,不曾改變。聚會時,88級俄語班的同學最津津樂道的情景是當年去老師家蹭飯。“只要經過那幢樓,我的眼睛總是好像衛星定位一樣,一下子就能看到鄧老師的窗口,她家的燈光似乎都格外溫暖明亮……當然了,老師家的飯菜也格外好吃。”“一到假日,我們就到鄧老師家打牙祭,常常人才走到一樓,就能聽見她開門的聲音和爽朗的笑聲。”

  上世紀90年代初,一名已經畢業的女生要出嫁了。年輕人家境貧寒,加上女孩子的身材比較特殊,在商店根本買不到合適的衣服。於是,熱心腸的鄧軍親自挑選衣料,踩著縫紉機一針一線為她縫製了禮服。婚禮當天,新娘子湖藍色的套裝是那麼的美麗、端莊,她驕傲地對每一位來賓説,“這是媽媽為我做的!”時至今日,當年的新娘已成長為事業有成的外交官,但衣櫃裏永遠珍藏的是媽媽做的禮服,每個針腳都是愛,點點滴滴總關情!

  2007年母親節前夕,鄧軍任課班級的學生自發舉辦了一個答謝宴。當她被“騙”到飯店包房時,所有學生同時起立,齊聲喊“祝鄧媽媽母親節快樂!”毫無思想準備的鄧軍被深深感動了……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鄧軍偷偷把帳結了,事後同學們説:“不是兒女們請媽媽,而變成媽媽請兒女了”。

  心懷大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鄧軍與黑大的情緣,是時光堆積出的溫暖和感動;鄧軍與俄語的故事,延綿著一輩子的奉獻與追求。幾十年歲月流逝中,鄧軍,黑大,俄語,已是密不可分。

  2011年,校園網上的一則任職文件讓黑大人為之振奮——已過花甲之年的鄧軍,再一次擔任起俄語學院院長的職務。了解鄧老師的人都知道,年輕時在無軌電車上賣票,把她的腿凍壞了,幾十年在教學和科研一線兢兢業業奉獻,把她的身體累壞了……多少年來,鄧老師蹣跚著在校園裏行走的身影和她永遠充滿陽光的慈祥笑臉一樣,成為黑大人心中的牽掛與崇敬。而當時的俄語學院,發展情況同樣牽動人心。2011年,原學院院長已調離一年多,學院各項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均受到了影響。俄語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也是黑龍江大學的龍頭學科,俄語學科的發展不僅是學校事業發展的支撐力和帶動力,單是“以俄語起源”的紅色歷史,就早以在一輩輩黑大人心中埋下俄語情懷的種子。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重要歷史時期,在黨的事業和學校建設需要的時候,鄧軍臨危受命,勇挑重擔,使一度人心渙散的俄語學院重新煥發了生氣與鬥志。當年的老搭檔聽説她再任院長,跑到她家裏,第一句話就是劈頭蓋臉的追問:“你這樣的身體狀況,你是不要命了麼?”鄧軍的回答讓老戰友默然,繼而熱淚盈眶,“命可以不要,但俄語學院事業不能不要。”正是鄧軍的擔當,給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吃了一顆“定心丸”,打了一針“強心劑”。

  放眼國際:為中俄友誼搭建橋梁、鋪路指航

  歲月如梭,真情永恒。中俄兩國山水依,心相連。“中俄永遠是朋友。”在中俄建交60週年慶祝大會上,溫家寶總理如是説。作為一名工作在中國的俄語教學工作者,鄧軍在做好本職的同時,總是千方百計地擠出時間參與俄語普及和中俄友好、對俄經貿洽談等工作。

  上世紀80年代,為了在廣播電臺做俄語講座,她把4個月大的兒子抱給鄰居照看,大冬天一路小跑地趕到電臺直播間,呢子大衣裏的襯衣常常被汗水浸透;為了滿足聽眾的要求,鄧軍還多次赴瀋陽、大連與聽眾見面;為了使國內導演和演員觀摩和學習前蘇聯的電影,鄧軍利用假期去長春電影製片廠,每次都要翻譯七八部影片。如果自己參與的中俄經貿談判陷入僵局,鄧軍總是在休息時主動與雙方溝通、綜合協調,爭取促成合作。在動輒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談判中,她被稱為“不要提成的翻譯”。

  作為黑龍江跨世紀學科&&人,鄧軍多次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每每此時,她都不忘記傳播中國文化和龍江文化,強調中國與世界的溝通。她的家中接待了不少外國代表團,其中不乏著名學者、翻譯家、藝術家、政治家等,她不僅為外國朋友介紹中國俄語學習與研究的狀況,還介紹中國的社會發展和國情、黑龍江的文學藝術和風土人情。中央電視臺俄語頻道創立後,她一有時間就認真收看,經常向其提出合理化建議。她利用各種渠道,在與俄羅斯使領館的工作人員接觸時,與外國朋友、外國同行交往時,向他們闡釋一些概念,解釋一些現象,使他們對中國更加了解,産生更多的好感。2011年5月,在第十二屆世界俄語大會上,為表彰鄧軍在研究、推廣俄語和俄羅斯文化,包括俄羅斯文學、藝術和有關的藝術種類等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世界俄語教師聯合會主席維爾比茨卡婭為她頒發了“普希金”獎章,該獎章由俄羅斯文化部設立,是國際俄語研究推廣領域的最高榮譽。

  多年來,鄧軍不辭辛勞地為中俄兩國友誼塔橋鋪路,但她總是樂在其中,“能讓俄語的教學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貢獻”才是鄧軍心裏最真實的渴望。

  德高望重:與中俄總理的兩次握手、兩面情緣

  2009年10月13日晚,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內燈火輝煌,洋溢著熱烈友好的氣氛。中俄建交60週年慶祝大會暨中國“俄語年”閉幕式在這裡隆重舉行。鄧軍作為在中國普及俄語作出突出貢獻的六位學者之一,接受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理普京聯合頒發的“普京獎”。

  回憶當時的情景,鄧軍如數家珍——“握手時,普京説‘感謝你為俄語教育所作的貢獻’。”而最讓鄧軍難忘的是見到了溫總理。她説:“看到溫總理時,我緊緊握住他的手説,總理好,總理多保重!”其實,這已是鄧軍第二次見到溫家寶總理。早在2003年的9月,作為第一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鄧軍在北京得到了溫總理的接見。“那一年,教育部為表彰長期在教學一線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評選了第一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我榮幸地獲此殊榮。”説到這裡,鄧軍激動地笑了,“我們提前幾天就進京等待大會的召開。但我真的沒有料到,溫總理會在百忙之中接見我們,併為教學名師頒獎,這是給予一線教師的無尚殊榮和鼓勵!”“把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給學校和學生多留點兒東西”,鄧軍深情地説,“雖然普京獎章上刻的是鄧軍的名字,但這是對整個黑大俄語的褒獎。”

  風雨砥礪,山水歌行。三十年的教學生涯是鄧軍一生中最絢爛的輝煌。2011年,她作為教師代表在黑大校慶70年的慶典上發言。短短三分鐘的發言數次被掌聲打斷,台下的人們,無論年已耄耋的校友,還是風華正茂的學子,無不熱淚盈眶,激情澎湃。一位學生現場更新了微博:“她的步態、她的眼神、甚至她的舉手投足間都是愛——對學校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愛!也許那一代人的情懷不能複製,但那一刻的感動卻是鼓舞我一輩子踏實做事、用心做人的動力。”這就是鄧軍,一位質樸的園丁,一根無私的紅燭。獻身教壇育桃李,嘔心瀝血報國情,春風不言勤作苦,收穫何須問秋風。她把一切獻給了教育事業,她的一切都在詮釋著育人的真諦!

責任編輯:王彤

熱詞:

  • 2012
  • 全國
  • 教書
  • 育人
  • 楷模
  • 候選人
  • 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