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編號 08

以大愛鑄就師魂

——記山西省永和縣城關小學校長范玲玲

  她堅守貧困山區教育28年,資助58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被學生親切地稱為“范媽媽”。

  永和,地處山西省西部呂梁山區,土地貧瘠,溝壑縱橫。永和縣城關小學,雖然是一所縣城小學,條件卻非常艱苦,2005時僅有一棟舊教學樓和一排平房、826名學生,教學設施設備短缺,師資匱乏,學生流失比較嚴重。范玲玲,一位40多歲的女教師,樸實無華卻又堅忍不拔,她用一份執著,用自己的青春歲月,堅守永和縣城關小學28年,捧著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戰勝了無數的艱難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實現了一所百年老校從沒落到重新煥發生機的壯舉。

  真愛無悔

  范玲玲是因為深愛教育事業,才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才會28年無怨無悔。28年來,不管是擔任一線教師,還是學校領導,不管社會多麼浮躁,不管外界誘惑有多大,她都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信念。當教師時,每天上課、批改作業、寫教案,週而复始,忙得連説個“累”字的時間都沒有;當中層領導,既要負責具體事務,還要帶班上課;擔任校長後,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了,涉及方方面面,更是勞心費神。從教過程中丈夫曾多次勸她調離教育崗位,到條件更好的單位工作,但她憑著心中的堅守,説服了家人繼續從事自己深愛的事業。就連自己的兩個孩子高考,她都沒有請過一天假,兩個孩子還經常説:“媽媽,我們才是您的家人,是您最親近的人啊,您對您學校的那些小孩子都那麼關心,在我們高考的關鍵時期,您卻不在我們身邊,別的同學的家長都經常能陪著他們,為什麼您總是沒有時間呢?”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心裏酸酸的,可又不知道怎麼去解釋。她只想,總有一天孩子們會明白,教師的愛是最博大無私的愛。2004年,她的父親生病住院,她卻沒有請過一天假,沒有在老人身邊盡孝道,她感到非常愧疚。由於長年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她積勞成疾,患上了高血壓、肩周炎等疾病,現在連抬起右臂都很困難,但她卻從沒半句怨言,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們,為了自己摯愛的教育事業,她默默的咬牙堅持,依然奮鬥在教育的第一線。

  愛生如子

  28年前,她剛從學校畢業,就分配到城關小學任教,自從第一次邁上三尺講臺的那天起,她就告誡自己要用慈母般的情懷呵護每一個學生。那一年,她的班上轉來了一個小姑娘劉某,從小身患嚴重的小兒麻痹症。在疾病的折磨下,孩子的左手臂向內彎曲,不能自如伸縮,雙腿已經嚴重變形,走起路來一瘸一拐,非常吃力。為給孩子籌錢治病,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年邁的奶奶照顧她。孩子每天來到學校時,總是頭髮散亂,衣衫不整。她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於是就把劉某帶到辦公室,為她洗臉梳頭,整理衣衫。幾分鐘後,重新回到教室的劉某,臉上的笑容如春花般絢爛。為了不讓劉某因身體殘疾而産生自卑心理,她用春日暖陽般的話語,化解孩子的心結。她還教導全班同學都來關心劉某,陪她上下學,幫她拿書包,和她做遊戲,不讓她感到孤獨無助。為使劉某的學習迎頭趕上,她更是想方設法:課堂上,給她鼓勵;下課後,為她解惑;放學後,幫她補習落下的功課。一段時間以後,劉某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正是由於她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原本不幸的劉某,擁有了快樂美好的童年。

  2004年暑假的一天,驕陽似火,她隻身一人騎自行車,在20多公里崎嶇的山路上艱難的騎行了4個多小時,趕到了學生靳某的家中,因為她前一天才知道,這名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要輟學,路多遠她不管,天多熱她不顧,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心愛的孩子離開校園。到了學生家中,她撐著幾乎虛脫的身體,不顧疲勞,立即做起了家長的思想工作,在得知是因為經濟原因才叫孩子輟學時,她沒有絲毫猶豫,答應為靳某墊付學費,學生家長終於同意讓孩子重返學校。當她離開靳某家時,孩子一直把她送到村口,雖然孩子沒有説出太多感謝的話,但她從孩子純真的眼中看到了感激和快樂,直到走出很遠,回頭望時,她依然看到垣頂上孩子小小的身影。山裏的路很難走,回來時腳都磨起了泡,但她的心裏是高興的,她又讓一個學生返回了校園,她用執著和奉獻改變了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

  永和縣城關小學的在校學生中有2/3來自農村,其中貧困學生佔到15%,孤兒、單親家庭、身體殘疾、家庭特困的佔到2%。走上校長崗位後,范玲玲面對學校的這一組數字,第一次感到了自己肩上打的責任是那樣的沉重與艱辛,她真正明白,愛孩子不僅僅是三尺講臺上的耕耘,更重要的是要把愛的種子播撒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心中,讓他們變得堅強,變得富有,特別是心靈的富有。她每年都組織為貧困兒童“獻愛心”捐款活動,她自己總是&&捐款,28年來她個人共為58名學生捐款24000元,每年還從學校的經費中拿出5000多元給每個學生參加了校園安全責任保險。她不僅愛自己學校的學生,還時刻牽掛著兄弟省、市和災區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近年來,她個人累計為災區孩子捐款2.2萬元,被臨汾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災優秀共産黨員”稱號。

  愛校如家

  2005年,范玲玲剛擔任校長時,學校還只有一棟舊教學樓、一排平房和一個地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操場。教學設備陳舊落後,全校僅有的電教設備是一台舊電視機。音、體、美器材也只有為數不多的最簡陋的器材。沒有一套實驗儀器、沒有一台電腦,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更是奢談。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學校的教學質量很差,社會影響也不好,學生流失嚴重。面對這一狀況,她沒有被困難嚇倒,沒有退縮,而是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扭轉學校的現狀,竭儘自己所能破解困局,要把學校建設得更好,要走出一條貧困山區縣教育發展的特色之路。

  學校建設沒有資金,范玲玲多次向縣委、縣政府,向縣教科局打報告説明情況,並積極奔走,不分晝夜,不辭勞苦,選校址、徵土地、拆窯洞、籌資金,做了大量協調、組織和宣傳工作,這期間她有過太多委屈、承受了太多壓力,但她從不氣餒,並默默忍受,只為學校能夠舊貌換新顏,只為她深愛的學生能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學校修建期間,她把自己家的鍋灶、煤炭、被褥等帶到學校,讓工人們使用。憑著對事業的忠誠和無私奉獻,學校3600平方米的教學輔助樓很快建成了。

  學校缺少教學設備,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資本作抵押,貸款為學校購買教學器材,配備圖書室、實驗室、舞蹈室等。在資金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她利用工信部扶貧永和的有利契機,積極協調聯絡籌措資金硬化了2925平方米的學校操場、購置了多媒體設備,使學校所有班級全部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在她的眼裏,學校的建設發展甚至比家庭還重要。通過7年的不懈努力,校舍煥然一新,教學設備不斷充實更新,課堂教學實現了從“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到“班班通”多媒體教學的跨越式轉變,以前不敢奢望的實驗課、電腦課也能夠正常開展,各種體育藝術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滿意程度不斷提高,學校又煥發了活力,在外就讀的學生紛紛回到城關小學,2011年秋,學生人數由最初的826人,增加到1958人。

  博學樂學

  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學習,樂此不疲。勤奮、好學是范玲玲的優秀品質,做一名專家型的教師,一直是她不懈的追求。28年來,她從未間斷過學習,不論在教學一線還是在領導崗位,都沒有放鬆過學習。她從一個中師畢業生一直讀完大專、大學本科課程。擔任語文教師的時候,她的課餘時間除了備課、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外,絕大多數時間用來學習。她總是説:“能多學一些知識,終究不是壞事”,在她簡陋的辦公桌上,堆滿了世界名著、教育教學理論、小學生心理研究等書籍。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寒暑假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訓,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1999年,學校安排她去太原參加教學能手評選,可當時她的孩子才8個月大,她二話沒説,臨時雇了一個保姆隨她一同去太原,幫忙照看孩子。汗水沒有白流,她獲得了山西省學科&&人、山西省優秀輔導員等諸多榮譽,她的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她通過孜孜不倦的鑽研學習,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78篇,其中,國家級刊物發表8篇。探索研究出“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課題被定為“十二五”省級課題。

  關注課堂

  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范玲玲非常重視教研活動,主持構建了“學校有課題,學科有專業”的教研網絡,明確提出了“帶著課題上路,駕著課堂放飛,隨著課堂同行,伴著學生成長”的要求。2011年,她組織15名教師到汾西縣汾西二小學習“生本教育”教學模式,隨後學校召開專題研討會,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研究出了先學後教、小組交流、教師點撥、學生談體會、師生總結的“五環節”生本教育模式,並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為了確保新教學模式的順利推行,她率先在全校上起了示範課,每週堅持聽課,掌握工作信息,&&撰寫論文,作講座,她還設立了“課改模範教師獎”,每學期對課改成績顯著的教師進行獎勵,調動老師們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在她的帶動下,全校的課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效率得到提升,實現了由“老師苦教,學生苦學”到“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轉變,她的“五環節”生本教育模式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得到縣教科局、市教育局的肯定,目前“生本教育”模式已經全縣推行。城關小學也被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授予“課堂教學先進單位”。

  創新管理

  “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范玲玲身為校長,她深知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以身作則,強化管理。多年來,她通過學習,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等教育管理理論,積極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運用到城關小學的管理實踐中來。並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體系。

  在學生管理中,她堅持“全面加特長”的育人原則,在課內活動中讓每位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外興趣活動中,讓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展示。她親自組建了學校百人軍樂隊、百人腰鼓隊,並積極組織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各類比賽活動,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發展。把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五年來的養成教育,讓學校的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見到師長問好、同學之間文明交往等,步入她們的校園就會感覺到親切、尊重、和諧,她用自己的努力影響和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人生。她還建立了家校聯絡網絡,完善學校管理體系。用公用經費,免費為家長開設“校訊通”,搭建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平臺,使每一位家長都能隨時隨地與學校、與老師取得聯絡,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時各方面的情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好教育、培養學生的任務。

  在學校管理中,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她從不擺架子,處事公正、寬厚待人。有老師喬遷新居了,她會送上鮮花、禮物,以表祝福;有老師生病了,她會主動安排人員調整課時,並親自去家中探望,還特意為在職教師每人送上一份“健康平安保險”,這點點滴滴,讓大家時刻都能夠感到集體的溫暖,感到領導的關懷,從而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和支持。

  通過范玲玲不懈的努力,近年來,城關小學碩果纍纍,先後被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授予“課堂教學先進單位”、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義務教育示範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委員會授予“山西省文明學校”、被臨汾市教育局授予“標準化建設示範學校” 等50多項榮譽稱號,連續六年被永和縣人民政府評為“政風行風評議先進單位”。

  如果説甘於清貧和寂寞,是為師者的境界,那麼幾十年紮根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愛去堅守那份心中熱愛的凈土,就是范玲玲的靈魂寫照與感人之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春華秋實,28年的傾情投入,28年的辛勤耕耘。范玲玲以她大山般的樸實和堅毅,真誠待人,踏實做事,無私奉獻,贏得了學生的敬仰,家長的尊重,社會的好評。她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教研員、山西省特級教師、山西省學科&&人、山西省優秀輔導員、山西省三八紅旗手、山西省“五五”普法先進工作者、山西省教學能手、臨汾市“十佳”女校長、臨汾市模範校長、臨汾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臨汾市抗震救災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十年被評為永和縣先進教育工作者。面對這些榮譽,范校長卻説:“其實我只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孩子們的未來打好基礎,看到我的學生能健康茁壯的成長,付出再多我也覺得值得。”

責任編輯:王彤

熱詞:

  • 2012
  • 全國
  • 教書
  • 育人
  • 楷模
  • 候選人
  • 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