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梁思成先生誕辰110週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梁思成著作《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英漢雙語版)在紀念大會上首發。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衛、梁思成夫人林洙女士與外研社總編輯蔡劍峰為新書揭幕。該書收錄了梁先生用英文寫就的關於中國古建築的介紹和研究文章,分為平裝本和限量珍藏本兩個版本出版。
梁思成先生青年時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時,看到歐洲各國對本國的古建築已有系統的整理和研究,並寫出自己國家的建築史,而惟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卻沒有自己的建築史,從而樹立了創作中國建築史的遠大志向,踏上了研究中國建築的風雨歷程。
梁思成先生在美國學習時曾對西方古建築下過苦功夫,因而他也熱衷於把中國的古建築介紹給外國讀者。《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集錄了最能體現梁思成先生建築史和建築學研究的英文論文,絕大多數完稿于1946年以前,是其在古建調研工作的空隙中完成的。本書既有《中國建築》、《中國的藝術與建築》這類宏觀架構式的綜述分析,又包括《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等案例研究,全面豐富地展現了中國建築理論與實踐的演變和傳承。其中《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的英文文本為首次整理出版,《中國建築》一文首次譯成中文。
在書稿編輯出版的過程中,梁思成夫人林洙為本書提供了大量極為珍貴的圖片,其中還包括了從故紙堆中搶救出來的幾幅從未面世的《營造學社彙刊》圖片。本書的英文編輯和美術編輯在版式上幾易其稿,使這些珍貴圖片在中英文對開對照的版式中完美呈現。對於文中涉及到的大量建築學術語和專業表述,編者多次向林洙先生等建築學專家請教,查證了書中大量專有名詞和固定用法而最終定稿。
外研社總編輯蔡劍峰在首髮式上致辭:“梁思成先生的英文著作具有非常厚重的學術分量,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出版人,我們感到非常有必要將梁先生的英文著述結集出版,向世界介紹中國建築文化的瑰寶,將以梁思成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建築學人的學術思想向全世界傳播。”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是外研社人文社科分社推出的“博雅雙語名家名作”系列圖書之一。該系列圖書選取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華民族精英“放眼看世界”、為中國走向現代化而撰寫的一大批中國主題的經典著述,以及一些經由海外漢學家和中國學者譯成英文的中國主題經典人文社科作品,以英漢雙語對照的形式出版。該系列涵蓋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考古學、人類學、建築學等領域,皆海內外名家一時之選。外研社推出這批經典雙語著作,既是希望在中國人創作的和以中國為主題的博雅英文文獻領域“整理國故”,亦是希望在和平發展、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為“再造文明”,為“向世界説明中國”略盡綿薄之力。“博雅雙語名家名作”第一輯現已出齊,包括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李濟《中國文明的開始》、費孝通《江村經濟》、厲以寧《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之路》、汪榮祖《追尋失落的圓明園》等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