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天子緒(十)天涯何處是神州 [11月7日播出]
|
喻大華 |
主講人簡介:
喻大華,1963年2月生,遼寧遼陽人。先後畢業于遼寧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主講中國史學史、史學論文寫作、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晚清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十餘年來,出版《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等著作兩部,參編著作近十部,發表論文50余篇。
內容簡介:
公元1894年,對光緒皇帝來説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先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的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慘遭重創;隨後日軍進攻遼東半島,一個月不到,清軍重兵防守的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而作為京津門戶的大連、旅順也相續失守。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和清軍的節節敗退,光緒帝心急如焚。然而就在這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慈禧太后卻在後宮展開了一系列對光緒帝的打擊行動。那麼面對國難家愁,倍感壓力的光緒帝會怎樣應對?為什麼光緒帝身為一國之君,卻反復無常,先是極力主戰,後又力主求和?為什麼他寧可背負歷史的罵名,也沒有跟日本決戰到底的的勇氣?
慈禧太后嚴懲珍妃,其實是為了打擊光緒皇帝,削弱帝黨的勢力;光緒帝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此時遠在遼東半島,由於清軍的浴血奮戰,中日戰事一時陷入僵持狀態,但是滿朝文武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日軍又在山東半島展開攻勢,目標是困守于威海衛的北洋艦隊,這場戰役打得慘烈無比,史稱“威海衛之戰”,它不但是北洋艦隊對日的最後一戰,它還對光緒帝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李鴻章又回到了談判桌上,但萬萬沒想到,日本提出的議和條件非常苛刻: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軍費三億兩白銀等。據資料記載,當時清政府的年收入也不過八千多萬兩白銀。這麼一筆天文數字的賠款,根本不可能賠得起。另外此次要求的割地,面積之大和經濟、戰略價值之高,也是史無前例的。但是如果不接受這些條件,只有再次開戰。那麼面對這兩難的局面,光緒帝會如何選擇?最後究竟是誰促成了《馬關條約》的簽訂?
光緒帝接到李鴻章的電報,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就算少賠一億兩白銀,也改變不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事實本質。光緒帝很清楚,只要他同意議和條件,無疑就會背負起歷史的罵名。所以他很想找人再做商討,但是慈禧太后,以身體不適為由,避而不見;恭親王奕訢也裝聾作啞,袖手旁觀。那麼年輕的光緒皇帝,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掙扎,最終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呢?清史專家、遼寧師範大學喻大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繼續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囚徒天子光緒》第十集《天涯何處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