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首播 |
|
重播 |
|
彭林説禮(三)以情動容 [10月3日播出]
彭 林 |
主講人簡介:
彭林,男,1949年生於江蘇無錫市,1989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清華大學經學研究中心主任等;主編《中國經學》,199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尤其是儒家經典《周禮》、《儀禮》、《禮記》的研究。已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著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人生》、《中華傳統禮儀概要》等。
在清華大學主講“先秦史”、“青銅器研究初階”、“先秦兩漢經典研讀”、“中國古代禮學思想研究”、“《四書》講讀”、“甲骨文與古代中國文明”、“中國古代禮儀文明”、“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等,其中“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獲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精品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于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
內容簡介: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求職還是參加各種活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如何在短時間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多年從事禮儀研究工作,在他眼裏,舉止得體、服裝整潔都是表面的工作,在這些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它正是人們取勝的法寶。
從手到腳,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處處卻體現出人的修養和內涵。雖然這是幾千年前古人總結出來的禮數,但對今天的人同樣適用,那麼除了手和腳以外,《禮記》裏對人的容貌還有什麼要求呢?
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禮記》記錄了比較詳盡的禮儀規範,所以彭林教授認為,中國的禮有一個豐富而細密的體系,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禮”完善成熟。那麼是不是把這些都學好了,就把禮學到家了呢?
事實上,禮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倣,又最能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這個層次上下功夫,於是衍生出了人與人之間一些毫無內涵的虛禮,特別是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禮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麼在彭林教授眼裏,真正有內容的容貌禮應該有什麼樣的標準呢?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彭林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彭林説禮》之《以情動容》。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