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一千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為了求取真經,從長安出發,在今甘肅酒泉一帶偷出國門,踏上一條冒死西行之路。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一支民間考察隊踏著玄奘當年的足跡,去追尋這位高僧堅忍不拔的精神,體驗他在那條不是路的路上所經歷的種種艱辛……

  這是一條荒蕪了千年的艱難道路——從甘肅省西部酒泉市瓜州縣塔爾寺出發,一路向西穿越戈壁,最後抵達白墩子烽火臺,全長100多公里,沿途儘是漫漫無邊的空曠荒漠,自古以來鮮有人穿行。在一千多年前,就在這條根本不是路的路上,一心求取真經的玄奘法師冒死西行,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往“西天”。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如此描述這片戈壁:“長八百餘裏。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

荒漠上的廢城

  2012年春夏之交,為了重溯這條已荒蕪了千年的“路”,也為了領略戈壁無人區的絕色美景,我與隊友們踏上了征程,追尋玄奘法師當年留下的腳印,感受他所遭遇的種種艱辛,體驗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

  還沒出發,裝備就讓我們傷透了腦筋:首先是戈壁地帶紫外線太強,在曠野行走必須身著長衣長袖,但如此“全副武裝”,就意味著行進時必須忍受“密不透風”的高溫;再就是增加了防風沙設備,民諺説“出玉門,到瓜州,一個月刮了29天的風”——戈壁上大風常常裹挾著沙暴,刮走帳篷,無孔不入的沙子還會損壞相機。為了固定帳篷,我們只好帶上比平時多出一倍的地釘,還給相機裹上厚厚的防水罩,以避風沙……就這樣,行裝的重量陡然增加了不少。

  1、駱駝刺如縫衣針一根根扎進褲管,讓人疼痛無比,好不容易從一片密集的駱駝刺中鑽出來,卻發現又陷入了另一片……

  當我們一行人抵達出發點——瓜州戈壁旁的塔爾寺的時候,才知道這裡居然有著中國罕見的萬人坑群。

  放眼戈壁,滿目一片蒼茫,大地上佈滿了一寸寬的裂紋,遠看像螞蟻,近看像蠅蛆,加上鹽鹼呈現的那種刺眼的白色,給人一種巨大的苦澀感。我們踩著戈壁上的碎石行進了數公里後,道路的右側就出現了幾個高低錯落的土堆,有隊友情不自禁地喊起來:“塔爾寺到了”。

夕陽

  這就是瓜州戈壁中的著名塔群——塔爾寺。我從史書上曾經讀到,這片戈壁記錄了唐代瓜州城的血淚史:從漢代起,瓜州一直都是極為繁榮的河西城市,但到了唐代被吐蕃佔領後,就屢遭血光之災,發生過無數次屠殺。當地文管所的工作人員説,在塔爾寺周邊的地下,有好幾處“萬人坑”,當巨大的風沙把表層的沙子刮走後,一排排層層壘疊的人骨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經考證後發現,其中有很多骨骸被捆綁著手足,是被鈍器擊打頭部死亡後才埋入沙坑的。

  遺址上,還能依稀看到當年留下的建築痕跡:高僧大德的圓寂塔、誦經殿堂、藏經樓和僧侶居室……在正午刺眼的陽光照射下,遠處祁連山上經年覆蓋的白雪已無法看清,只有眼前這片遺址還矗立在風中,顯得肅穆而荒涼。

  當地人説,塔爾寺因修建於唐開元年間,所以又名“開元寺”,元朝時因為朝廷崇信密宗,才改名為“塔爾寺”。在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俄國文化強盜曾光顧此地,掠走大量經卷和字畫。儘管如今塔爾寺已成廢墟,但實際上它曾規模龐大,香火極盛。初唐時,這裡留下了獨孤達、李昌、薛仁貴等名人的足跡,但最為人所稱道的,當屬《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當年,年僅29歲的玄奘離開長安兩個月後到達瓜州,在塔爾寺講經,為亡靈超度了近一個月,並補足了裝備——包括那匹在小説裏被描寫成“白龍馬”的棗紅瘦馬,才得以穿越戈壁,走向他心目中的“西天”。

線路圖

  現在,此處還明確地標記著玄奘法師出城時的具體位置。為了緬懷這位大師,我們專程折道去那裏拜祭,不過,此行卻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草木皆兵”——戈壁灘及寺廟周圍,全都長滿了駱駝刺,行走其中,駱駝刺如縫衣針一根根扎進褲管,讓人疼痛無比,好不容易從一片密集的駱駝刺中鑽出來,卻發現又陷入了另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