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新華網拉薩8月29日電(記者彭茜)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如今在大氣環境質量上也能與南極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位於西藏羌塘草原南部的納木錯湖流域擁有接近南極的大氣清潔度。

  “納木錯地區大氣顆粒物含量很低,太陽光度計的長期監測數據顯示,大氣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均值為0.029,是全球大氣環境最為清潔的區域之一,可以和南極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叢志遠説。

  大氣氣溶膠通常也稱為大氣顆粒物,包括海鹽、沙塵、黑碳、硫酸鹽等,對大氣化學過程和氣候變化有重要影響。而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是評估大氣污染程度的關鍵因子,AOD值越小,表明大氣氣溶膠含量越低,大氣越清潔。

  自從2006年8月開始,中國科學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利用太陽光度計進行了持續的大氣氣溶膠光學測量,得出以上數據。通過比較發現,這與南極地區0.02的AOD年均值極為接近。一些人類活動密集的城市地區,AOD年均值能達到納木錯的十幾倍。

  此外,中科院納木錯站也對大氣環境的另一項重要指標——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質量濃度進行了持續監測,發現納木錯地區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在10微克/立方米左右。這遠小于中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於自然保護區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應不超過35微克/立方米的規定。

  據中科院納木錯站站長康世昌研究員介紹,納木錯地區植被覆蓋好,沒有顯著的工農業活動,當地居民多以放牧為生,且生活燃料不依靠煤等化石燃料,以牛糞和太陽能為主。此外居民擁有的現代交通工具也較為有限。因此,納木錯地區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該區域潔凈的大氣環境,能夠代表北半球大氣在自然條件下的背景狀況。

  納木錯位於西藏自治區當雄縣,海拔4718米,湖面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流域因涵蓋冰川、高山凍土、季節積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濕地等多種自然介質,成為開展環境監測的理想場所,為研究該區域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環境變化提供了一個天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