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自2011年11月25日發射以來,經8個多月、5.6億公里的長途跋涉,於今年8月6日順利登陸火星,並隨即發回了登陸地附近火星地貌的清晰照片,這令探測器的“東家”——美國宇航局(NASA)欣喜不已。

  “好奇”號耗資高達25億美元,超過著名哈勃空間望遠鏡之造價(20億美元),成為最昂貴的空間探測項目。受近年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政府不得不削減預算,並波及NASA的科學計劃,如取消航天飛機項目,停止與歐洲空間局的若干合作等。那麼,NASA又為何不惜花鉅資再次造訪火星?

  事實上,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經歷了近距離掠過火星、繞火星運行、火星軟著陸、火星表面漫遊4個階段。

  早在1964-1977年間,美國發射了“海盜”號和“水手”號兩個系列共8個火星探測器。差不多同期,蘇聯發射了7個“火星”號探測器。這一期間實現了火星表面軟著陸。在之後的近20年內,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的歷次火星探測均告失敗,但人們探測火星的熱情並未因之而消退。20世紀末起,美國成功發射了一系列火星探測器,如1996年的“火星全球勘探者”號、1997年的“火星探路者”號、2003年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其中“火星探路者”號首次實現漫遊車在火星表面進行移動考察。

  人們如此關注火星,火星的魅力何在?

  當哥白尼學説深入人心,人們認識到地球只是繞太陽轉的一顆普通行星之時,地球外是否存在生命、以至外星人的問題,成了科學家們嚴肅探究的熱點,且為廣大公眾所關注——人類渴望找到自己的外星夥伴,至少先得找到外星生命,哪怕是此類生命的痕跡。就此而言,在太陽系諸行星中火星無疑是最令人嚮往的探測目標。

  火星乃地球之近鄰,環境條件與地球相近:它有固體外殼和稀薄大氣層,到太陽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1.5倍,自轉週期略長于24小時,也會有四季變化。這些特徵,加上近來在南極洲發現了多塊來自火星的隕星,且表現出某些疑似生命的痕跡,進一步激發了人類探測火星的願望。儘管早期關於火星運河和火星人的猜測已為現代科學所否定,但迄今尚不清楚那兒是否會存在所謂“嗜極生物”——在極端溫度、壓力、酸鹼度、缺氧等條件下能長期存活、繁衍的低等生命形態,而這可是涉及生命起源的大問題。

  人類終將會在火星上建立自己的基地,未來地球人也許還會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甚至移民火星。對此,在火星上尋找水便十分重要——水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一系列以尋找水或水痕跡的火星探測計劃便由此展開。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表明火星上曾經有過水,有人甚至樂觀推斷火星表面現在就有液態水在流動——火星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地球人的關注。

  人類征服火星遠比登月來得困難:路程和時間要長得多,技術難點也大得多。迄今所發射的眾多火星探測器中,成功的僅約佔三成。儘管如此,人類正按既定的目標穩步前進,並已取得很大的突破——“好奇”號登陸火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趙君亮 作者為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