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如果再不抓緊保護,長江江豚將會在10—15年內出現功能性滅絕。”6月21日,在“攜手同行 合力拯救——呼籲保護長江江豚活動新聞發佈會”上,有關專家向世人發出呼籲。
長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亞種,僅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中,在地球已經生活了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近年來,人類社會活動毀壞了長江江豚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位下降、自然環境的變遷,使水質不斷惡化,長江江豚致死的情況頻頻發生。同時,長江河道和通江湖泊的過度採砂以及湖區的過度非法捕撈等,極大地破壞了長江江豚的棲息地,給長江江豚的生長與繁殖帶來了嚴重威脅。
2006 年我國聯合7個國家調查長江幹流江豚,為1200多頭,種群數量已經少於國寶大熊貓。目前宜昌到上海水域,野生江豚數量每年下降6.4%。南京師範大學周開亞教授指出:“如果再不對長江江豚加以保護,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銳減,以致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這將必然導致長江江豚在10— 15年內出現功能性滅絕。”
農業部漁業局專家郭志傑認為:“對於長江江豚的保護,一方面要加大資源養護力度,促進水域生態修復,加大對‘一江五湖’及生態荒漠化嚴重水域生態修復的投入,加快重點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修復進度。另一方面,繼續推進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出臺《全國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總體規劃》,力爭在種質資源保護區基建投入方面有新突破;增加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管理經費,強化國家級和部分重點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常巡護和管理;力爭新建一批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加大瀕危水生動物救護和馴養繁殖的科研力度。”
長江環境已不能有效承載長江江豚的生存,遷地保護是現今保護長江江豚最有效的措施。建立更多的遷地保護區,開展人工管護下的種群繁衍,以待將來長江環境改善後,再將長江江豚放歸其固有的棲息地。安徽省銅陵市有關領導提出:“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聯合湖北石首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共同行動起來,積極有效的把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落實到整個長江流域,同時帶動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