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短短7年,他在《科學》、《自然》、《細胞》等三大頂尖科學刊物上發表5篇論文,不斷揭開細菌感染和人體免疫的機理奧秘——

  邵峰:追求卓越的科學

邵峰近影

  龍年鐘聲響,科技傳喜訊:我國7名科學家榮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簡稱 HHMI)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佔到獲獎總人數的1/4,為12個國家之最。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HHMI目前擁有330位研究員,其中13人是諾貝爾獎得主,147人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堪稱美國生命科學及其相關交叉學科領域最高水平。28位青年科學家從76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每人將獲得65萬美元的經費支持。HHMI主席Robert Tjian希望:10年後這28位獲獎者能成為各自國家的科學領袖。

  我國的7名獲獎者為: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曉晨、邵峰、張宏、朱冰,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唐淳,南開大學教授胡俊傑。

  青年科學家寄託著中國科技的未來。從今天起,“科技視野”專版推出連續報道,介紹這7名青年科學家的成長歷程,展示他們的科研成果,分享他們的科學理念。

  邵 峰: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1973年生於江蘇淮安,1996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本科畢業,1999年獲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04—2005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2005年回國,在北生所建立自己的實驗室,開始獨立的研究生涯。

  其研究領域為病原細菌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防禦的分子機制。自2005年至今,他已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在三大頂尖科學刊物《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上發表5篇。

  龍年春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的高級研究員邵峰像往年一樣來去匆匆:除夕回淮安老家看望父母,初三就回到北京的實驗室。

  “這樣的工作節奏和時間安排,都是純自發的,從來沒有人要求我這麼做。”39歲的邵峰説,科研對他而言已經不是一種工作。“它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永遠都跟著你,無形地跟著你。”

  名副其實的學術明星

  自2005年至今,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三大頂尖雜誌上發表5篇論文

  邵峰的實驗室在北生所的三樓,推開門進去,給人的第一印像是“擁擠”:大門正對著的,是他學生的辦公室,幾排書櫃都快碰到房頂;大門右側單獨隔開的,是相對寬敞的實驗室;穿過中間狹窄的通道,靠南的大約只有4平方米的小屋,就是邵峰的辦公室。

  就是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實驗室,自2005年建立至今誕生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原創性成果,其中有5篇論文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三大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美國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研副總裁Jack Dixon 如此評價:無論以哪種標準,他都是一顆學術明星。他發表的科研文章,在其領域內極少有人與之媲美。

  “我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病原細菌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的拮抗機制。”坐在小小的辦公桌前,不喜言笑的邵峰向記者講起自己的研究,“什麼是‘拮抗’呢?通俗地説,就是病原細菌與人體免疫系統入侵與反入侵的‘戰爭’。”

  他進一步解釋説:細菌通過擺動鞭毛侵入人體後,宿主細胞就會通過識別鞭毛,激活一個信號通路,分泌某一類炎症因子,或者招募其他有殺傷力的細胞過來,把細菌盡可能地清除,或者控制在局部範圍內。而細菌也是非常聰明的,它往往會用各種方式逃逸宿主細胞對信號通路的激活:或者把自己的鞭毛喬裝打扮一下,讓宿主細胞識別不了;或者通過一個特殊的通道向宿主細胞分泌一些毒素,作用於信號傳導通道裏的各個位點,阻斷信號的傳遞,繼續“為非作歹”。

  “當然,這種分子水平上的‘戰爭’是異常複雜的。我們的研究,就是針對機理尚不清楚的生物學現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堅持不懈地進行各種可能嘗試,直到清晰地闡明細菌入侵與人體免疫在分子層面的機理。”

  2007年,邵峰在《科學》上發表文章,揭示了一種在動植物界都非常保守的病原細菌拮抗宿主細胞免疫信號通路的機理,從而顛覆了20多年來科學界“蛋白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可逆調節”的認識。

  2010年,他在《科學》上刊發文章,報道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直接修飾並失活宿主細胞中的泛素和泛素類蛋白,從而導致宿主泛素信號系統發生全面功能紊亂。這一發現完全出乎國際同行的意料,揭示了一種全新的致病機制。

  去年9月,他在《自然》上發表文章,宣佈找到了哺乳動物細胞內直接識別病原菌鞭毛的天然免疫受體分子;免疫學家長期尋而未果的這一受體分子,負責激活下游的炎症免疫反應信號通路,對機體拮抗細菌感染至關重要。

  去年12月,他在《自然》上發表的文章,揭示了又一重要發現: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一種全新的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的方式,使得宿主炎症免疫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關鍵分子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感染過程中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這些科研成果均在國際同行中引起重大反響,幾乎每篇文章都被諸多國際權威期刊列為研究亮點,或作精彩點評;邵峰因此經常被重要國際學術會議邀請作學術成果報告。“我幾乎每週都會收到國內外同行的郵件,或是尋求科研合作,或是索要相關資料。”

  全身心投入做科研

  如果週末不陪孩子玩,我會整整一週都泡在實驗室裏

  “邵老師確實很聰明,但我認為他高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對科研的激情和投入,下的功夫是一般人比不了的”。2005年本科畢業後就一直跟隨邵峰做研究的葛建寧博士説。

  邵峰的生活近乎刻板:上午8點到實驗室,吃過午飯後繼續工作,晚上8點離開研究所;回家後陪孩子玩一會兒,等他10點睡了再寫點東西,12點左右睡覺。

  “一週基本上6天是這麼過的。工作之外,我唯一的事情就是禮拜天帶小孩出去玩一下;如果不陪孩子玩,我會整整一週都泡在實驗室裏。”邵峰説,“這基本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當然,有時候下午會到樓下跑跑步、打打球。”

  在實驗室裏,邵峰並非“甩手掌櫃”,而是和學生一起做研究,幫助他們設計實驗,解決遇到的問題,分析實驗結果。

  他們每週一會用一整天開學術分享會。十七八個學生分成兩組討論,每個人都要把實驗數據拿出來給大家看,談談自己做了什麼,有什麼新發現,或者碰到有什麼問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各自發表看法。

  分享之外,每週五下午他們還會一起討論別人的文章。其間邵峰會針對個別的實驗單獨開會,回答學生遇到的問題;過段時間再碰個頭討論一下:這個實驗接下來該怎麼做。

  在前沿探索中,實驗失敗或沒有進展是家常便飯。“我們這兒也有5年沒有學術成果的學生,但我從來不批評他。既然是未知的東西,有可能容易有可能難,只要你是在思考、在探索這些問題就行了。”

  日常的實驗是“沉悶”,寫文章則是“緊張”。“我最緊張的時候,就是寫文章、投文章、改文章。”邵峰説,雖然在做課題的時候很投入,但並沒有最後的時間限制。“但結果做出來就不一樣了,因為競爭太激烈。”他介紹説,國際上同領域的實驗室有幾百個,其中有競爭力的就超過一百個;同一個問題,往往是幾個、十幾個課題組在同時研究。“科學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你的文章晚投出去一天,就可能發表不了。”

  邵峰實驗室既出成果也出人才。他培養的3名博士後都已成為國內知名大學的特聘教授,開始創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幾名博士畢業生,成為國際頂尖實驗室的博士後熱門人選。

  科研是興趣也是使命

  在很多人看來我們的生活既枯燥又乏味,但我自己很喜歡

  記者跟邵峰要一張個人照片,他找了半天,才拿出一張7年前的老照片。“如果你們不滿意,我再找時間照一張。”他不好意思地説。

  “在很多人看來我們的生活既枯燥又乏味,但我自己很喜歡。”邵峰坦言,工作雖然辛苦,但他並不覺得累,“辛苦和累有本質的差別。”

  辛苦而不覺得累,原因何在?他的答案是:興趣。

  邵峰非常感激自己的博士生導師——今年68歲的Jack Dixon。“他從來不會問:這個研究有什麼實用價值。你做什麼、做錯什麼都沒關係,他都不會批評你。他常跟我説的話就是:你只要感興趣就去做。”

  “從導師那裏我領悟到:做研究的動力就是興趣。”邵峰説,“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功利心太強,把研究當成一種手段,很難有大的成就。”

  他認為,中國對天文的觀察比西方人早得多,而且記錄也很詳細,但卻沒有産生真正意義上的天文學。“因為中國古代的天文觀察是為了占卜,純粹的功利驅使,從來不去分析現象背後的規律。”

  對於發文章,邵峰看得很淡。“其實激動人心的時候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己的想法得到實驗證實,另一個是實驗結果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他説,除了學術交流,發文章更多的是一種職業需求: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學生畢業。

  “我能取得現在的成績,也離不開北生所的研究環境。”邵峰説,在這裡大家做研究從來不是為了發文章,或者追求評獎、當院士。

  “追求科研上的卓越是大家唯一的目標,也是時代和國家對我們的要求。”他説,“卓越就是做別人做不到的,發現別人沒發現的,填補重要的科學空白,在國際學術界做出比較重大的貢獻。”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用的自然科學教材,講授的幾乎全是西方的研究成果。”説到這裡,邵峰略顯激動,“科學探索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人口大國,有義務而且也需要為人類文明出一份力。” (趙永新 趙穎璆)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國際青年科學家獎邵峰:追求卓越的科學 圖 1 短短7年,他在《科學》、《自然》、《細胞》等三大頂尖科學刊物上發表5篇論文,不斷揭開細菌感染和人體免疫的機理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