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沒有行政級別,卻有實際權力

  汕大有個外籍校長

資料圖片

  汕頭大學聘請了全國首位“洋校長”——顧佩華。在汕大,校董會具有重大事項的決策權,這種體制決定了它的“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角色。顧佩華加盟汕大,在教育界專家看來,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兩個第一:一是首設執行校長一職,二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該職。

  在高校改革中,沒有任何行政級別的外籍校長咋“唸經”?汕大特殊體制下的改革舉措,能推而廣之適用其他高校,甚至逐步導向體制內變革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汕大,一一探究。

  初冬,聽聞汕頭大學聘請了全國首位“洋校長”,即前往採訪。原來,“洋校長”顧佩華實為外籍華人,只是在加拿大工作生活了幾十年;服務汕大也是從2005年就開始了,只是剛剛辦完原加拿大高校的退職手續,全職擔任汕大執行校長。

  “請我來推動改革,主要是考慮我長期在國外,受國內傳統思維的束縛較小”

  2005年,身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顧佩華偶然一次造訪汕大。由於擔任了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工學院副院長、機械與製造工程系主任等一系列行政、學術職務,他熟悉西方大學的一整套運作;又由於出生於天津,在國內接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他深諳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挑戰和機遇。“請我來推動汕頭大學的改革,我想主要還是考慮到我長期在國外,受國內傳統思維的束縛較小,能打開思路、放開手腳做事。”顧佩華如是説。

  顧佩華剛來的時候,是副校長兼工學院院長,很快出任常務副校長、執行校長。這個外籍人士的到來是件新鮮事,上級部門給予了充分寬鬆的空間:顧佩華是經李嘉誠基金會提議,汕大校董會聘任,與中國大學校長相對應“廳級”、“副部級”等無任何關係;而且由於在加拿大大學的服務年限沒有到期,在這6年裏,他一直是借調汕大。

  建設“國際化優秀大學”,是顧佩華的自我期待;而教學、教育模式的改革,是顧佩華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2005年10月加盟汕大時,他帶來了翻譯成中文的CDIO大綱和標準。

  “仔細考查許多工科高校的教學模式改革,其中並沒有能力培養大綱,仍然是知識培養大綱。”汕大工學院副院長熊光晶拋出的中心話題,正是顧佩華推動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皇家工學院等2004年共同創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解決的是工程教育和工程實踐相脫節的問題。”熊光晶説,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力培養大綱。

  一開始,很多人對這個新來的“洋校長”搞的這麼個新東西,還是相當有抵觸情緒的。而如今,這一模式已被教育部推廣,在國內50余所高校的機械、電器等專業試點,和許多非試點單位進行了實施。

  在顧佩華的具體推動下,汕頭大學還在學術規劃制定、財務預算制度、校長院長國際招聘和學生住宿學院制等方面率先改革。而2007年實施的教師年薪制改革,更是汕大重建教師評價體系,重塑教師尊嚴的重要舉措。

  “過去是‘計工分’,寫一篇論文多少錢,上一堂課是多少錢,拿一個項目多少錢,什麼都是明碼標價。然後教授們就拼命去寫文章,甚至把一篇文章變成好多小文章去發表。”該校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長烏蘭哈斯説,顧校長來了後推廣年薪制,不看你幹了多少事,而是引入質量導向、貢獻導向。

  “教授們爭當處長在汕大是不存在的,我還得做工作讓適合的教授從事行政工作”

  顧佩華的辦學行為,在國內高校的改革中可謂石破天驚。之所以能在汕大順利推行,除了因他本人“外國人好辦事”以外,最根本的還是依賴於汕大特殊的體制和創新改革。

  校長徐小虎告訴記者,汕大是全國惟一一所受到李嘉誠基金會長期資助的高校;與此同時,它又是廣東省屬公辦大學,也要接受教育部門的管理。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辦學體制:校董會是最高決策機構,以李嘉誠先生為名譽主席、廣東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長為主席,其成員主要由國內和境外教育家、世界知名專家、教授、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李嘉誠基金會代表構成。這一權力架構的運作,有利於上級黨政部門對學校的指導,也有利於各方辦學意見的協商,確保辦學行為符合高等教育規律。

  設立執行校長職務,本身就是一大改革。在李嘉誠基金會支持下,汕頭大學于2002年首次聘任外籍副校長,負責協調處理學校國際化發展中一些引進項目的辦學事務,2005年顧佩華借調汕大,受聘該職。2007年6月經李嘉誠先生提議,提交校董會通過,汕大進一步設立了執行校長。與其他省屬高校一樣,汕大校長徐小虎的職位由廣東省委組織部任命,級別為正廳級;而執行校長顧佩華則由李嘉誠基金會提議聘任,不設任何行政級別。

  這樣一來,辦學權誰説了算,就産生了三種力量:校董會、體制內的校長和黨委書記、體制外的執行校長。問題的關鍵是建立規範的制度,以厘清權力的分界,明晰權力和責任。

  在不偏離校董會決議的前提下,學校日常事務管理由校長主持、執行校長協助全面工作的開展,黨委書記負責學校發展的政治領導和監督保障、方向把握。執行校長與校長之間的關係,與國內高校普遍設置的常務副校長一職有所區別,更類似于美國大學的provost(教務長),職權範圍更加廣泛,其主要目的在於快速推動教育改革。所以,作為執行校長,只要他的施政方針和辦學行為不偏離校董會決議,重大的分歧在理論上無法産生;在日常事務處理中與校長和書記及時溝通,需要對重大決策事項進行微調的,會通過校董會辦公室向所有校董諮詢溝通。

  顧佩華説,“教授們爭著當處長在這裡是不存在的,相反,我還得做工作讓適合的教授從事行政服務工作。”

  “我沒覺得工作受到掣肘,反而覺得施展的空間更大。”顧佩華坦言,校董會只對關係學校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決策,“而日常辦學行為,校董會賦予校領導很大的權力,否則我們就很難理解真正意義上的校長負責制。我在汕大可以堅持只做正確的事情。”

  “只要大家都不停地往前走,改革的‘星星之火’終能形成‘燎原之勢’”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袁徵表示,汕大讓我們看到,可以用這樣一種途徑來辦大學。

  首先,之所以兩種體制在汕大並行不悖,因為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學校的發展,“其實在國外也是一樣,也是各種利益相衝突相協調,關鍵是理念一致,要尋找大學的靈魂,回歸大學的本質。”袁徵説。

  “其次還是一個制度,真正用制度辦學,用制度來管理學校。”袁徵説,一個好的大學制度才是根本性的東西,大學本身有自己的運行法則,有其獨特的使命,不能偏離這些東西。要儘量避免人為因素和上級行政力量對大學正常秩序的不良影響。

  儘管如此,這種體制外導向體制內的模式在其他高校能否複製,很多人還是抱有觀望的態度。有人説,汕大的變革是根植于特殊土壤之上的。廣州某知名高校一位教授坦言,如今的大學官級林立、等級森嚴,當權力對教育資源、學術資源擁有絕對支配權,要重新建構一種“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制度”,談何容易?

  就連顧佩華本人也對中國大學的行政化傾向表示遺憾,“坦率地説,目前的一些制度確實違反了教育本身的規律。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歸咎、責難誰,其中歷史原因、體制糾葛、國情因素盤根錯節,不是哪一部門可以單方面解決的。所以我個人主張,大學改革需要在一定的軌道上進行,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更不能搞休克療法。像汕頭大學這樣的大學可以適當快一點,其他受到限制較多的大學,可以慢一點。相信只要大家都不停地往前走,‘星星之火’終能形成‘燎原之勢’。”

  所以,對於汕大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界來説,為什麼要聘請外籍執行校長的問題,也許要在今後一段時間裏獲得更圓滿的回答。(記者 賀林平)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無行政級別卻有實際權力汕大聘全國首位“洋校長” 1 汕頭大學聘請了全國首位“洋校長”——顧佩華。在汕大,校董會具有重大事項的決策權,這種體制決定了它的“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