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圖:12月10日,環保志願者在國貿附近檢測PM2.5的數值。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 關注焦點

  越來越多的城市監測表明,污染顆粒物已成空氣污染首要的污染物。而在這些顆粒物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與人體發生應激變化,嚴重影響健康。

  近期,環保部公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PM2.5很可能納入新標準當中成為治理指標。

  但是對於“PM2.5”究竟是怎麼來的,它跟市民平時的生活關係度到底有多高?很多人並不清楚。近日,記者與環保志願者一起實地檢測,尋找PM2.5的源頭。

  入冬以來,每當出現陰霾天、大霧天氣,PM2.5的監測和治理就成為關注熱點。

  據環保科學家研究,PM2.5是“霾”天氣的主要成因。但PM2.5究竟是怎麼來的,是煙囪裏直接排放的,還是地面的灰塵生成的?可能很多人對此並不清楚。

  12月10日,環保志願者——北京電子工程師程景準備通過一天的活動,來告訴大家PM2.5的成因和危害。

  10微克

  公交柴油車比電動車高

  12月10日是週六,程景6點起床,桌上的微電腦激光粉塵儀已充滿電。

  這臺價值近3萬元的監測儀,可以測空氣中PM2.5-PM10的濃度,據介紹測量誤差不到10%。

  這台儀器由民間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提供。該組織工作人員王秋霞説,今年6月開始,他們招募志願者,監測生活環境中的PM2.5,並寫監測日記。

  程景與達爾問的初衷一樣,都想揭開PM2.5來源之謎。

  12月10日上午,北京偏北風3-4級,晴間多雲。

  程景説,這樣的好天氣,對監測PM2.5來説是好事,不同環境,數據變化明顯。不像在陰霾天,室內、室外數值都很高。

  前一天晚上,程景測了一下家裏的PM2.5濃度。數據為8微克/m3,掃完地後他又測了一下,數據為9微克/m3。“其實掃地對PM2.5影響並不大。”

  7點,程景走出家門,7點10分,他坐上公交車。

  分別換乘兩輛公交車,車內PM2.5的數值分別是10和26微克/m3。他説,數據的區別與公交車的動力有關,第一輛是電動公交,而第二輛為柴油車。

  7點35分,程景在東四環窯洼湖橋輔路得到的數據是36微克/m3。而在8點,他在“鳥巢”測得的數據為7微克/m3。

  程景説,北京市區北部和南部空氣質量差別明顯,甚至廣渠路北和路南就有變化。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潘小川曾表示,PM2.5的增長跟醫院急診相關疾病的病人人數成正比,循環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PM2.5每增加10微克/m3,急診量大概增長0.5%到1%。

  “今天空氣算是好的。”程景説,上述測試得到的數據已達到世衛組織的達標標準。

  環保部近期公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中,將PM2.5年平均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35微克/m3和75微克/m3,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

  1095微克

  汽車排氣管PM2.5最多

  上午9點,京藏高速路口,程景分別對兩邊公交車站測量。

  當天擁堵並不嚴重。清河小營橋北公交車站PM2.5測量值為36微克/m3。橋對面西三旗橋南側輔路,數值為37微克,西三旗橋南公交車站站臺則為33微克。

  但是若沒公交車,站臺的數值在20微克/m3左右;若公交車出站,儀器數值會瞬時上升到50甚至60多微克/m3,位於站臺上的人還能聞到異味。

  為直觀得到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程景將儀器對準所開車輛的排氣管。

  在怠速狀態下,儀器監測平均值為214微克/m3。當踩下油門,發動機轉速達到2500轉,PM2.5瞬間數值達到1095微克/m3。

  “北京有400萬輛機動車,每天的出行要排出多少PM2.5?”程景感覺,機動車應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

  PM2.5另一來源是建築揚塵。但程景在CBD核心區建設工地測量的數值卻很低,只有17微克/m3。

  達爾問組織工作人員王秋霞説,工地附近的揚塵多是大顆粒,PM2.5其實並不高。

  程景感覺當天北京的PM2.5主要來源是機動車,這與“達爾問”此前監測的結論吻合。

  上月初,志願者楊麗萍帶兒子在海淀區六道口連續監測兩周。

  監測結果為:早高峰和晚高峰PM2.5濃度最高,其中,晚高峰濃度更高,中午則較低。

  “晚高峰時污染物累積一天,加上晚上也是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時間。”王秋霞説。

  680微克

  抽一根煙PM2.5增24倍

  室內的PM2.5數據比室外低,但抽煙後,情形則大不一樣。

  程景先在車內做實驗。車內未抽煙時PM2.5濃度為26微克/m3,低於車外的33微克/m3。

  關上車門,實驗者剛呼第一口煙,車內的測試儀器濃度值立刻升到740微克/m3。10秒鐘後,數值升到1003微克/m3,這個數值持續停留兩分鐘。

  經過五分鐘測量,抽一支煙車內PM2.5平均濃度為680微克/m3,比排氣管十厘米處測得的平均數值還高。

  隨後,程景等人又來到東城區一家單位三樓的吸煙室。

  週六的辦公室空無一人,但吸煙室內外的PM2.5濃度仍有區別。室外為8微克,室內則為12微克。

  兩個人進入到吸煙室內抽煙,程景測量5分鐘的平均值為423微克/m3。

  二手煙造成的PM2.5在國際上也有公論。

  相關報告顯示,吸煙對於大氣環境中PM2.5的貢獻率大約有2%左右。

  另外,炒菜做飯是否會製造PM2.5呢?

  為此,程景特意在農展館公交車站一處雞蛋灌餅攤點前測試。離攤點三四米,PM2.5濃度為17微克/m3,而靠近早點攤30厘米,PM2.5值則是30微克/m3。“在密閉室內,這個數據會更大。”

  另外,程景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抽取面巾紙時,人們總會把面巾紙抖開使用。但這一抖動過程,也會釋放PM2.5。

  程景在車裏未用面巾紙前,車內PM2.5濃度為26微克/m3,抽一張面巾紙,抖動一下,PM2.5值瞬時升到100微克/m3。

  “面巾紙有一些細小的紙粒,一抖動就散發到空氣中。”王秋霞説,人們平常不太注意的生活細節,也會産生PM2.5。

  貢獻38%

  PM2.5機動車貢獻大

  對於空氣中粒徑低於2.5微米的細微顆粒物,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們主要是從哪來的呢?

  經過長達十多年研究,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院士曾率隊調查,基本摸清細粒子身世:

  大氣中大量富集的顆粒物,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自然,如海鹽粒子、土壤粉塵等,二是來自人類活動。對空氣污染而言,後者是重點。

  在唐孝炎院士的研究報告中,對珠三角PM2.5化學成分進行細分,發現在平均濃度為104微克/m3的PM2.5中,有機物POM佔34.8%,硫酸根粒子和硝酸根粒子一起佔31.3%,其中有機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屬二次氣溶膠(細粒子)。“可以看出,二次氣溶膠在PM2.5中的貢獻超過50%,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

  而影響PM2.5濃度的主要來源是什麼呢?

  專家們針對南方某市的一項監測研究表明,PM2.5的主要來源依次為: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築水泥塵、煤煙塵、硝酸鹽。

  其中在冬季,機動車尾氣塵對PM2.5的貢獻值達到38%,位於第一,其次是燃油塵,貢獻值達23%。

  另一份針對北京市PM2.5成分分析的報告顯示,2000年-2001年,北京市PM2.5的主要來源為燃煤、揚塵、機動車排放、建築塵、生物質燃燒、二次硫酸鹽和硝酸鹽及有機物。

  經過近十年的變化,北京市PM2.5的主要來源也發生著變化。

  北京市環保局一專家表示,北京從1998年開始對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業方面,隨著首鋼、東南郊化工産業的停産搬遷,北京的中心城內已經基本沒有了工業、製造業。

  同時,經過了多年的煤改氣工程,五環內的燃煤鍋爐目前已經屈指可數。

  工廠和燃煤這兩個PM2.5來源,對於北京城區來説,基本已微乎其微。但北京的機動車數量卻在近幾年飛速上升。

  “無論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産生PM2.5,柴油車産生的PM2.5更多一些。同時,汽車尾氣中的一些氣態污染物,也會二次轉化為細顆粒物。”上述環保局專家説。

  雖然北京市官方並沒有公佈各種污染源對於PM2.5貢獻率,但毋庸置疑的是,北京機動車是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

  另外,機動車排放的PM2.5濃度,不但取決於機動車本身的排放標準,燃油標準也是重要因素。

  12月11日,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説,機動車尾氣不但貢獻較大,而且也最危險。

  “工廠的煙囪一二百米高,而機動車尾氣管的高度只有半米,它排放出來的顆粒物,高度與人體呼吸的位置接近。”賀克斌説,他們還發現,輕、重柴油車和農用車的PM2.5排放濃度最大。

  另外,汽車在空擋怠速、剛啟動加速、或頻繁加速減速的狀態下,機動車排放PM2.5濃度升高。而排放PM2.5最少的則是以90公里勻速前進的時候。

  因此,城市越是擁堵,機動車排放的PM2.5總量就會越多。

  “北京降PM2.5須周邊省市聯動”

  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表示PM2.5公佈容易減排難;目前空氣質量達標率就像“考試卷難度小考分高”

  ■ 對話人物  賀克斌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參與PM2.5標準研究制訂的大氣污染與控制專家

  ■ 對話動機

  今年冬季,北京幾場霧霾天,把“PM2.5”推上爭論頂點。環保部也很快將PM2.5納入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徵求意見稿中,並提出很有可能實行限定的標準。

  中國PM2.5治理的現狀和前景如何?12月11日,賀克斌教授接受了記者採訪。

  現狀 “預計PM2.5新標準春節前出臺”

  新京報:我國PM2.5污染現狀如何?

  賀克斌:顆粒物污染作為首要污染物出現的頻率,在我國大部分城市公佈的空氣污染物中都是最高的。

  就北京而言,PM2.5佔PM10的比例,大約是70%到80%。按照北京PM10年均濃度在120微克/立方米來算,PM2.5的濃度要在80微克/立方米以上,甚至更多。按照世衛組織推薦的PM2.5年均值是35,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倍距離,所以北京PM2.5的濃度還是比較高的。

  新京報:我們PM2.5污染嚴重的原因是什麼?

  賀克斌:這與發展階段有關。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GDP的增長帶來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中煤炭的消耗,和機動車總量的增速,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所以污染物排放總量比較大。

  第二,發達國家在二三百年間先後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卻是30年裏集中爆發。比如,發達國家會經歷煤煙的固定污染源到PM2.5的流動污染源的逐步轉變。而中國則是集中出現,一種污染源還沒有解決好,另一種的矛盾又出現了。

  新京報:國內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PM2.5,為何10多年後國家才提出PM2.5標準?

  賀克斌:這也是國際慣例。判斷一個污染物需要新的法規政策時,要經歷一個過程。比如美國真正確認PM2.5進入政府行動是2006年,但第一次提出PM2.5的研究結果,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歐盟,目前英國也沒有PM2.5標準。我們周邊的韓國也沒有。

  新京報:近段時間,輿論對PM2.5的爭論很大,環保部是否是在壓力下,才推出PM2.5標準的?

  賀克斌:確實起到加速作用。如果沒有這些事情,預計新標準會在明年6月份出臺。這次在公眾參與的促進下,我相信在近期就會出臺。如果快的話,明年春節前就會出臺。

  但是,肯定不可能是政府迫於壓力出新標準。如果説一個政府在這麼短時間就拿出新標準,這在技術上也是經不起考驗的。因為從2008年到現在的積累,已經有了方案,所以才能拿出來。

  困難 “高增速下降PM2.5世界無先例”

  新京報:PM2.5若納入新標準,實施是否有難度?

  賀克斌:反映問題靠監測,解決問題靠減排。減排方面,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都是在短時間內檢驗了一些措施,看到了一些效果。矛盾是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期,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耗大。在這麼高速增長的同時,又要解決PM2.5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先例。面臨的矛盾會比較大,需要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京報:其他國家沒有這種矛盾嗎?

  賀克斌:《霧都孤兒》反映的是上世紀40年代倫敦的環境問題,洛杉磯煙霧事件也是40年代,而他們到上世紀80年代才得到逐漸緩解,用了40年。我個人認為,我們不會重復他們的歷史。但是,他們那時候GDP增長率不是那麼陡,而我們是非常快,煤炭等能源消耗量那麼大,這是他們當時沒有的情況。從這方面看,我們減排PM2.5的難度要比歐美大得多。

  新京報:新標準實施後,是否會受到利益相關企業的阻力?

  賀克斌:交通和機動車是排放PM2.5的重要方面。所以新標準的實施,對造車企業的技術水平,供油企業的技術水平,都會是考驗。

  按計劃,今年1月1日全國都要實施國四標準,但現在是汽油車做到了,柴油車還沒做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石油、中石化沒能按時供上國四標準對應的柴油,油裏的硫含量沒有降下來。

  新京報:地方政府在新標準實施後,他們的壓力有多大?

  賀克斌:地方政府肯定有擔心,公佈了之後,空氣質量會從比較高的達標率變低了。

  但環保部的一位領導曾經説過一句話:現在的空氣質量評估,評估的污染物種類相對偏少,制定的限值相對偏松,所以現在的達標率是一個低水平的達標率。就像考試,試卷難度小,大家的分數都高;難度增加了,大家的分數就都低了。

  對策 “PM2.5限值就低仍面臨執行難”

  新京報:新標準徵求意見稿中,PM2.5的限值是年均濃度35,日均濃度75,你認為這個限值是高還是低?

  賀克斌:以大家對空氣質量的期盼來看,是松了;但對中國目前的狀況,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的程度,又是難度比較大的。所以是很矛盾。

  新京報:新標準實施,是否要看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賀克斌:環保部説的是2016年實施。地方的領導也要權衡,是晚參與,還是提前實施?各有利弊。

  如果早參與的話,數據公佈後,老百姓會問,什麼時候能降下來?減排會有壓力。晚實施的話,老百姓還會問,是不是我們這裡污染很重?到現在還不公佈?

  新京報:早晚實施都有民間的壓力。

  賀克斌:公眾的推動力是主要的,這對於實施是有利的。1996年、1997年的時候全國推行無鉛汽油,分三年完成,但最終一年半就完成了。因為北京等城市提前實施後,會向公眾宣傳,有鉛汽油排放的污染物對老人、孩子的健康不利。結果別的城市人們一看,就提出為什麼我們要再等兩年?這個壓力通過媒體釋放,所以很多排在第三年的城市,也紛紛提前實施。

  我覺得PM2.5的標準也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不過PM2.5的情況也有不同,就是公佈容易減排難。不但要不能再有增量、還要削減存量。

  新京報:此前,不少城市都監測PM2.5,但為什麼一直不公佈數據?

  賀克斌:如果作為學術研究,我們的研究10多年前就已經公佈了。但作為政府要公佈的話,就需要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監測的技術標準,第二個是限值標準。

  什麼情況是達標了,什麼情況是沒達標。標準沒出來之前,如果政府公佈數據,就會引起混亂,沒辦法評估是否達標。如果是學術公佈的話,可以説是個人觀點。而如果是政府公佈了,政府就要對公佈的數據負責任。

  影響 “北京降PM2.5沒周邊支持不行”

  新京報:就北京而言,PM2.5最主要的污染源在哪?

  賀克斌:一方面是燃煤。雖然中心城區已經不用燃煤了,但郊區和河北等周邊的電廠還在使用。燃煤排放的有一次顆粒物,也有氣態的可二次轉化為細顆粒物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是機動車。電廠可以選址在下風向。車不一樣,都往城區裏鑽,所以機動車對城區的貢獻是更高的。而且無論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排放的都是細顆粒物,都是2.5以下,沒有2.5以上的。

  然後就是工業工藝過程,比如水泥廠、鋼鐵廠,也産生PM2.5,雖然首鋼搬走了,但河北省增加了很多鋼廠,對北京也會有影響。

  另外就是生物質的燃燒,比如周邊的農村焚燒秸稈。

  新京報:為何歐美和日本的大城市機動車也很多,但PM2.5污染並不大?

  賀克斌:因為他們的排放標準更高,美國相當於歐五和歐六標準,而中國目前還是歐三到歐四的階段。

  另外,機動車出行的方式不一樣,東京、紐約都是把車開到中心城區之外,把車停下來,換乘地鐵進入中心城。這對中心城的污染影響就要小一些。

  新京報:周邊省市對北京影響大嗎?

  賀克斌:這一點必須要注意,北京想把PM2.5降下來,沒有天津、河北等地的支持和聯動,是不可能的。

  越是小的顆粒,在空氣中存在的時間越長。PM2.5最遠的傳送距離有2000公里。如果只是北京把污染源控制住了,周邊沒有,那麼PM2.5還是會隨著風飄過來的。所以必須要從整體上解決出來。奧運會時也是採用了多省市聯動的方式。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民間組織招志願者實地檢測空氣PM2.5數據 1 越來越多的城市監測表明,污染顆粒物已成空氣污染首要的污染物。而在這些顆粒物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與人體發生應激變化,嚴重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