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即使對化粧品頭頭是道如我,也頂發愁冬天皮膚乾燥。雖然今年在挑化粧品的時候多加注意後,不至於再像前年那樣幹得涂粉底就脫屑,但仍偶爾感覺緊繃不適。
這真是很愁人的事。每一則廣告裏都反復吆喝的“補水”,對我來説實在是沒用。補水還不容易麼,洗把臉泡個澡也能讓皮膚含水量急速躥升。可我的皮膚沒有能力把它們留住,反而越補越幹。
雖然因為著血液淋巴液組織液及其他游離水和結合水,真皮中含水量可以達到70%,但皮膚最外面角質層的含水量能保持在20%~35%就算正常了。它從真皮得到水分的速度,怎麼也比不上向外界散失的。有個名詞專門描述這種現象,叫“經皮水分散失”(TEWL,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像我這種皮膚留不住水分的,就是TEWL太大。
為什麼每個人的皮膚中水分流失的速度不同?除卻環境因素如濕度外,就是因為皮膚狀況不同了:脂質屏障完整與否,天然保濕因子多或寡。
皮膚中含有脂類物質,最主要的三種是神經酰胺、游離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其餘還有角鯊烷之類,它們卡在角質細胞間的縫隙中,如果泥巴將磚塊黏成了墻。這些脂質即使在角質層中也能自發排列成雙分子層(如同細胞膜一樣,疏水的頭部向外,親水的尾部向內),親水區與疏水區有效阻止了絕大多數化學物質的穿透,包括試圖從角質層及更深層向外蒸發的水分。這層屏障越密實,經皮水分散失就越小。
(角質層脂質基質形成雙分子膜,因為膽固醇、神經酰胺、脂肪酸分子中同時含有疏水基與親水基)
理想的脂質屏障中,神經酰胺、膽固醇、脂肪酸三者的比例應當是1:1:1(摩爾比)。良好的皮膚屏障能夠抵禦外界帶來的刺激,但同樣也會因為它們而受到損傷,因此很難總是維持在一個理想的狀態,總會這個缺那個少。使用外用産品如化粧品,是最理想的補充方式——直接啊,涂的就是角質層,成分第一步進入的就是角質層的間隙。補充多少也是頗為有趣的:為進行正常的屏障修復,通常三者以等摩爾比補充;如果將任意一種的比例提高,三者比例達到3:1:1時,修復速度將大大提高;但若皮膚功能已經十分紊亂,單獨補充一種或兩種,反而會使修復延遲。因此,選擇産品中可以適當關注一下成分表,優先選擇同時含有這三種成分的産品。
神經酰胺、膽固醇、脂肪酸因為能夠被皮膚細胞利用,因此被稱為“生理性脂質”。 外用生理性脂質時,它們需進入到角質層下,進入活細胞內高爾基體再被排出以構建脂質屏障,所以起效較慢。
(生理性脂質利用過程)
當然也有非生理性脂質,比如凡士林、礦物油、羊毛脂、角鯊烯。它們不能被皮膚細胞利用,但可以覆蓋在角質層上,並嵌在角質細胞間隙,也有一定屏障功能。它們更適宜對皮膚乾燥的“急救”,馬上減少皮膚水分流失——凡士林能夠馬上將TEWL減少99%呢。當然,二者結合使用,最適合皮膚屏障的恢復。
(生理性與非生理性脂質結合使用,對皮膚屏障的恢復最有利)
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是那些存在於角質細胞內、有著強大的吸水能力的小分子物質的總稱,包括大量氨基酸、鈉鹽(乳酸鹽、吡咯烷酮酸鹽等),還有尿素、糖、甘油之類。有了NMF,真皮“水庫”才能向上傳遞水分至角質層。
NMF是皮膚“自産自銷”的。譬如説,佔所有NMF含量30%~40%的氨基酸就來自於可被酶降解的絲聚蛋白(Filaggrin,又譯聚角蛋白微絲蛋白),後者存在於角質形成細胞中。酶對環境都頗為挑剔,這種負責産生氨基酸的也不例外。當角質層水分低於正常水平,比如説你感覺到皮膚緊繃的時候,它們也不會正常工作,使得皮膚中天然保濕因子的量減少,進而讓皮膚乾燥加重,惡性循環開始。
(絲聚蛋白分解為氨基酸(NMF)的示意圖。粉色角質細胞間的黃色物質即為脂質屏障)
添加各種天然保濕因子的護膚品出現了很多年了,不過最近也有品牌不再局限於此,試圖更進一步,增強生産機器——酶——的活性。據説此品牌的幾種成分不僅能夠做到這一點,還能促使角質形成細胞合成更多絲聚蛋白,並調節一些與脂質合成有關的功能。原理很正確,效果靠實踐,嗯。
最後來幾個Tips
1.最容易但最容易被忽略的護膚要點——避免過度清潔。即使是清水也能帶走皮膚中的脂質與天然保濕因子,何況清潔成分。 “外油內幹”的皮膚更要注意。
2.買護膚品時,順便看看成分表。膽甾醇(膽固醇)、神經酰胺(分子釘、分子酊)、脂肪酸等成分有助於修復脂質屏障,含有較多氨基酸、乳酸鹽、PCA(吡咯烷酮羧酸)鹽、尿素等成分的護膚品對保濕更有利。
3.保持適宜的環境濕度。乾燥的環境會讓你試圖保濕的一切工作毀於一旦,除非厚厚來上一層凡士林。如果遇到機艙等沒法自己改變濕度的環境,就多來點油吧。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功能性化粧品:美容皮膚科實用技術》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