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省、市縣考古專家正在現場調查。(資料圖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攝
現場出土的打制雙肩石器。(資料圖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攝
記者2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四川眉山地區和青衣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商周時期遺址——王華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眉山市境內有建制性質的人類定居生活的歷史提前了1700餘年。
據介紹,王華遺址位於四川省洪雅縣止戈鎮八角廟村4組,為八角廟、中心、五龍三村的交界地帶。遺址地處青衣江幹流南岸的二級階地之上的臺地範圍內,其下的一級階地為河漫灘,遺址地表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及茶樹等林木。
王華遺址于1984年發現,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進行調查並開2 10米探溝進行試掘,地層堆積厚度0.5—2米。採集了打、磨制石器26件,有雙肩鏟、刮削器、斧等。調查者初步判定其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1986年7月,當地政府公佈王華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眉山市文物局、洪雅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王華遺址進行了調查。新採集到泥質灰陶缽口沿殘片、打制石砍砸器等遺物。根據陶片判定遺址的年代不晚于漢代。2011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眉山市文物局、洪雅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王華遺址進行了復查。在八角廟村4組發現灰坑遺跡1處(編號為2011SHWHH1),距離地表深度40——50厘米,發現填土為灰黑色砂性粘土,結構緊密,內含大量陶片、木炭、石片等物。出土陶片多為夾砂灰褐陶,另有少量磨光泥質黑皮陶、泥質灰陶、夾細砂紅陶;紋飾包括粗細繩紋、弦紋、戳印紋等;器形包括小平底罐、侈口罐、高柄豆、矮圈足器等。出土的石器包括雙肩打制石鏟、砍砸器、石片石器等。另採集土樣標本供碳14年代測試及植物浮選鑒定研究。根據出土陶片判斷灰坑的年代應為十二橋文化的早期。
王華遺址出土的陶器與青衣江上遊的雅安沙溪遺址的特徵相近,同大渡河中游的麥坪遺址、麻家山遺址等出土的陶器也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遺址出土的打制雙肩石器是青衣江流域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的代表性因素,岷江下游、金沙江下游也有出土。但王華遺址的個別雙肩石器的形制與雅安、雲南等地新石器及青銅時代遺址出土的典型雙肩石器還有一定差異,而打制石砍砸器、刮削器、磨制石斧等器形則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常見。對於遺址的內涵及個性特徵的深入認識,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工作來明晰。
“王華遺址的發現,為探討十二橋文化的分佈、擴張,古蜀文明的演變歷程以及古代人群的遷移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劍介紹説。
據有關文獻記載,眉山建制始於南齊建武三年(公元496年),在犍為郡武陽縣南境建齊通左郡,距今不過1500餘年歷史。而王華遺址的距今年代在3200左右,與成都金沙遺址的早期年代相當,從而將眉山市境內有建制性質的人類定居生活的歷史提前了1700餘年。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