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海口市舊州鎮古渡口。

海口市舊州鎮舊州嶺上俯瞰南渡江。

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古渡口石碑。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 耿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是晚唐宰相李德裕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時,在海南留下的一首《登崖州城作》,已被收入大學中文系教材當中。

  作為崖州故地的海口舊州,歷經一千多年的滄海桑田,早就看不到李德裕詩中描繪的景象;親臨其地,更覺時光的殘酷,那些承載這方水土歷史的物事,光彩褪去,只有時光記憶中的碎片,殘留于鄉野之間。

  如風中之絮,崖州的過去,因著史料不全,顯得零碎。尋訪崖州故跡,失落中也有幾分意外的驚喜。

  古村落古城墻古渡口

  從舊州鎮政府向西行約兩公里,來到舊州村,村裏有林、劉、黃、吳等姓氏,60多戶人家,人口300多人。據老人稱,從宋代開始,就陸續有人遷到這裡定居,那時候,這裡還有城池的模樣。記者問到村子為什麼叫“舊州村”,村民都説是因為這裡原先是“州府”,至於是什麼州的州府,就説不清了。

  走到舊州村西邊,確實可見一道高約兩米的土墻,呈“東北-西南”走向,在紅土墻上,一些布紋瓦片俯拾皆是,站在墻上,透過一小片樹林,可以遠眺南渡江。舊州鎮文化站負責人稱,這就是古崖州城的遺址,四道城墻,這一道保存得最為完好。

  土墻右側“東南-西北”走向的那道墻已被推倒修路,另外兩道還看得出城墻的樣子,但不是很高,且有灌木覆蓋。

  有人曾丈量過城墻遺址的面積,其中兩道“東北-西南”走向的墻體約300米,兩道“東南-西北”走向的城墻約400米,城池的平面形狀為長方形,面積12萬平方米。

  從舊州村往西行約一公里,便是南渡江的東岸。岸邊有一渡口,旁邊的草地上,平放著幾塊《埠頭渡碑》、《捐資渡碑》,記述著這個名叫“埠頭”的渡口的歷史;看不見舟船停泊在渡口,但伸入江中的埠頭還在。連著渡口的是一條向上走的通道,寬4米多,玄武岩石板鋪設,也許是走的人多了,石板路面十分光滑。

  通道兩旁有兩排老舊的瓦房,附近埠頭村的村民稱,這些都是商鋪,古時候這裡還是交通通道的時候,生意很好,現在渡口基本上不用了,店舖也就荒廢了。

  埠頭村居住著100多位村民,他們都是來自全島各地的商人後代。

  從前崖州:唐代海南政治中心

  歷史上海南島的建置沿革極其複雜。隨著朝代的更迭,甚至是在同一朝代或同一年,行政機構的名稱總是一變再變;或者同一名稱地理位置卻完全迥異,讓後人在查考過程中費盡週折。以“崖州”為例,就出現過三次。最早是南朝蕭梁王朝設立“崖州”,治所在今儋州市新州鎮;接著是唐朝將隋朝重新設立的“珠崖郡”(始設于西漢),更名為“崖州”,治所位於今海口市舊州鎮;最後是趙宋王朝將前朝的“振州”改為“崖州”,治所為今三亞市崖城鎮。

  據我國歷史地理學奠基者之一譚其驤先生(1911-1992)考證,入唐以後,隋朝的三郡———珠崖郡、儋耳郡和臨振郡,分別被改為崖州、儋州和振州;貞觀五年(631年),從崖州中分出瓊州,州治在瓊山縣(今海口南部);龍朔二年(662年),又從崖州和振州中分出萬安州。瓊、崖、儋、振、萬安五州自此形成。

  由於瓊州距離海邊較遠,所領之縣更有位於海南島中部的,引起土人的反抗,州城于乾封元年(666年)被攻陷,直到100多年後的貞元五年(789年),才由嶺南節度使調兵收復。此後,朝廷撤銷了貞觀以來的“崖州都督府”,改在瓊州設置都督府,又在五州加設“招討遊奕使”。

  不難看出,唐代海南的政治中心最先是設在崖州,如從貞觀元年(627年)算起,大約是在160年後,才轉移到了瓊州。因此,“崖州”是海南的代稱之一。唐初被貶崖州的楊炎,就發出了“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天涯在何處,生度鬼門關”的感嘆,他沒有來到崖州,就死在了廣西。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海口舊州:古崖州故地飄零的記憶碎片 1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是晚唐宰相李德裕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時,在海南留下的一首《登崖州城作》,已被收入大學中文系教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