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今年7月16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廷析因病去世,年僅44歲。他依依不捨的是他的學生、心愛的妻子、年幼的孩子,還有未竟的事業和5萬條斑馬魚。
病逝前,劉廷析一米八的個兒,瘦得只剩下40多公斤,他躺在病榻上,仍然不忘鼓勵學生們勇攀科學高峰。在6月18日寫給學生的一封郵件中,他寫道:“每一個人都帶著天生的才能來到這個世界,同時每一個人也有著自身的限制(內心的限制和環境的限制)。一個英雄的成長過程不僅包括對自身天生才能的發揮,更是包含了對這些限制的不斷克服!”
情迷斑馬魚
劉廷析的實驗室門口,養著一缸斑馬魚;在瑞金醫院的地下室裏,劉廷析更是養了5萬條斑馬魚。這些斑馬魚凝結著他畢生的心血。
1967年出生於貴陽的劉廷析是全家人的驕傲,從貴陽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同年來到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血液病專家陳竺院士。
取得博士學位後,劉廷析又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2005年他婉拒了美國導師的挽留,毅然回國,在上海組建實驗室,主要利用斑馬魚進行分子遺傳學、發育生物學方面的研究。
在本科剛畢業的時候,劉廷析一度對臨床非常感興趣。輪轉到血液科之後,他感覺到了挑戰:當時白血病患者幾乎來一個死一個。其中有一位女孩,得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凝血機制很差,一齣血就會有生命危險。女孩初潮,出血不止,她拉著劉廷析的手説:“醫生叔叔,我好害怕,救救我。”結果第二天,女孩就去世了。每次説起這件事,劉廷析總是難受地哽咽。也是這件事之後,劉廷析確定了研究血液病的方向。
在美國,劉廷析的事業遇到了重要轉機,因為他接觸到了斑馬魚這種模式生物。作為一種脊椎動物,斑馬魚非常適合用來研究早期發育事件,它的胚胎是在體外發育而且透明的,可以清晰地進行觀察,於是劉廷析開始學習使用斑馬魚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血液系統發育和疾病問題。
劉廷析被這種小生物給迷住了,他説,觀察整個發育過程時看到小魚的心臟第一次跳動,看到全身的血液第一次灌流,那種震撼永遠也忘不了。在哈佛的五年半,劉廷析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鑽研斑馬魚上,結果證實這是一種很好的疾病模式生物,將在白血病的研究中創造極大的價值。
回國後,劉廷析和妻子一起籌建了斑馬魚模式生物平臺,他們稱之為魚房。而當佔地250平方米、可養殖約5萬條斑馬魚的魚房建成後,劉廷析立即慷慨地與同行共享。
目前,劉廷析的斑馬魚資源庫和技術平臺已為國內多個科研單位提供了斑馬魚正常或突變品係資源、人員技術培訓及課題合作。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的52個實驗室也相繼前來索取實驗資源。
6年的孜孜不倦令劉廷析收穫了不菲的科研業績。他在《自然醫學》、《血液》、《細胞研究》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共發表科研論文17篇,總計影響因子超過140。由他率先創建的有效的、可遺傳的、組織特異性的斑馬魚基因敲減技術,為解決斑馬魚基因功能研究所面臨的“瓶頸”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
中科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獲得者、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等榮譽也成為他科技創新之路上留下的足跡。
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院士認識劉廷析15年,她説:“科學是他畢生的追求。每當談及科學,他那無力的雙眸,立刻就被點亮了。病重時我們去看望他,他還在病床上用電腦看文獻資料,還在發短信給學生提醒科研實驗,還在關心事業的發展,唯獨不談自己的病情。”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