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中新社常德11月23日電 (記者 劉柱)中美考古人員22日在對位於湖南常德市的一處古人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最新出土了6粒碳化稻穀。專家認為這是作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最有利的證據之一。
這處遺址叫杉龍崗遺址,地處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新安鎮杉龍村,位於澧陽平原澧水與澹水之間,距臨澧縣城約37公里。遺址發現于2005年,是一處面積較大的新石器前期遺址。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學、北京大學和波士頓大學聯合組成的“中美合作稻作農業起源研究項目”考古隊,最近在對遺址進行了22天的挖掘後,終於在22日發現了6粒炭化水稻。
“相信在這裡還能發現更多的炭化水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顧海濱拿著放大鏡,仔細甄別發現的第一粒碳化稻穀。隨後他們很快又找到了另外5粒炭化水稻。據推測,這些碳化水稻距今約有八九千年。
新石器時代考古專家郭偉民研究員介紹,他們將對出土的稻穀進行微觀分析,“如果它具備更多的人工栽培痕跡,就能夠成為‘澧陽平原’是稻作起源的重要證據。”
哈佛大學奧弗 巴約瑟夫教授的結論更為直接,“我相信世界稻作起源地就在這裡”。他判斷的理由是“澧陽平原發現的碳化稻穀,要比長江中游一帶早600年,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據介紹,杉龍崗遺址的發掘就是為了探討稻作起源問題,遺址還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等,併發現了柱洞,先人在此定居的痕跡非常明顯,考古學家們堅信後面還會發現更多的稻種。
顧海濱表示,從生物統計學上來説,如能發現100粒以上的稻穀,經過分析有比較多的人工干預痕跡,再加上先人定居的遺跡,就能基本確定這個地方是稻作的起源地。
據悉,之前在湖南的道縣、澧縣以及河南、江西、浙江等地都發現了與此地年代相近或稍前的稻作遺跡,但因種種條件的缺失,尚不能斷定稻作的起源。這是一個非常重大且具挑戰性的課題。(完)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