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明日》手稿入藏魯迅紀念館

  巴人生前一批珍貴文物同時捐出

  (記者李婷)11月18日,“巴人著作手稿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揭幕,巴人之子王克平向該館捐贈了一批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巴人第一部長篇小説《明日》的手稿真跡。據悉,該手稿塵封了80餘年,為首次與觀眾見面。

  巴人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1922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6年參加北伐革命,1930年加入“左聯”,是1938年版《魯迅全集》出版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據統計,巴人一生寫過1500余萬文字,許多沒有出版。1972年巴人去世,他的兒子王克平在整理遺物時才發現了父親遺留的巨量手稿。此次捐贈給上海魯迅紀念館的文物中,以長篇小説《明日》最為矚目。早在1928年1月1日,巴人就在中篇小説《死線上》的《弁言》中提到自己創作的《明日》。此後,書店還出過《明日》即將出版的廣告,然而,奇怪的是,《明日》未能問世。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手稿共20余萬字,上卷寫于1927年2月1日至14日,下卷寫于同年2月19日至3月10日。王克平透露,當時父親正任廣州北伐軍總司令部後方留守處機要秘書。“我揣摩父親之所以珍藏不發,是因為當時他還很年輕,又是第一次創作長篇小説,無論是思想還是技法上都有不夠成熟的地方,所以對初稿不是很滿意,這也可以從手稿一再修改的墨跡上看得出來。”

  據悉,巴人生前任職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已於今年10月出版了這部小説。專家認為,《明日》的問世,對現代文學及左翼文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巴人《明日》手稿入藏魯迅紀念館 塵封80年 1 “巴人著作手稿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揭幕,巴人之子王克平向該館捐贈了一批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巴人第一部長篇小説《明日》的手稿真跡。據悉,該手稿塵封了80餘年,為首次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