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通過對海南仡隆人群的DNA樣本比對發現,其遺傳結構主體竟是分佈在遙遠的貴州、雲南等地的仡佬族,而歷史悠久的仡佬族正是西漢時“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
這次成功的基因“尋根”,也是中國首次通過基因研究確定未知人群的民族起源。
“夜郎自大”這句成語,讓夜郎古國留在了人們的印象中。有關資料顯示,夜郎古國的疆域範圍極廣,存在約300年後神秘消失。而隨著夜郎國的滅亡,作為夜郎國正式後裔的仡佬族分化遷徙,目前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等地。由於遷徙情況複雜,史籍少有記載,關於夜郎古國屬地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議。
海南仡隆人群目前約有8萬人,分佈于海南島最西端的昌化江下游兩岸。有關該人群的民族識別,學界此前觀點不一,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其最接近海南原住黎族支系和漢族。像這樣未知起源的群體,在全中國有100多個。
近年來,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與海南醫學院合作,選取仡隆人群的80個樣本進行遺傳結構分析,發現他們的遺傳結構最接近仡佬族。仡隆人的語言,此前被認為屬於黎語類或仡佬語類。
該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李輝説,在走訪當地四更鎮沙村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仡隆人習慣於把家人的墓地安排在院子中,過世的人與活人毗鄰而居;仡隆人還實行撿骨葬、夫妻合葬、使用石棺,這些特徵與仡佬族非常相似,卻與其他民族很不同。這一現象顯示在民俗上,仡隆人與仡佬族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據專業人士介紹,對於不同群體的尋根溯源,一般通過民俗學研究和文化考察。如今把生命科學加入民俗和史學研究,通過基因技術分析人群的血統血緣,對於了解中國複雜的人口遷徙情況將非常有幫助。(記者 鄒瑞玥)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