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核心提示: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者29日宣佈在河北省赤城縣土城子組地層發現了有趣的獸腳類恐龍游泳化石證據,這是中國首次發現該類足跡
化石點
戲水的恐龍
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者29日宣佈在河北省赤城縣土城子組地層發現了有趣的獸腳類恐龍游泳化石證據,這是中國首次發現該類足跡。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邢立達博士研究生,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的傑瑞德D。哈里斯教授,波蘭地質研究所的傑勒德D. 傑爾林斯基在本月出版的《古脊椎動物學報》撰文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
落鳳坡——鳳凰落下的地方
這批恐龍足跡發現于赤城縣鳳凰山一帶。當地百姓祖祖輩輩相傳下來説:“這裡風水好,是鳳凰落腳的地方”,“在東邊的山坡上親眼看見了鳳凰的腳印”。時間推移到2001年2月,消息傳到了赤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孫登海書記那裏,孫登海偏愛歷史地理和地名學科。於是他現地尋訪,終於在落鳳坡的山坡的上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這批足跡化石引起國內古生物學界的積極關注。我國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教授,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東洋一館長等學者專家先後多次前往考察。
2009年,邢立達和傑瑞德D。哈里斯在當地國土部門的支持下,考察了鳳凰山一帶的多處恐龍足跡化石點,並在其中一處發現了極為珍貴的恐爪龍類足跡,足跡隨後被命名為中國猛龍足跡。而今年中美學者新描述的足跡是其中最主要的化石點,這裡恐龍足跡多達上百個,幾乎分佈于整個山坡。考察隊在此作了詳盡的工作,對足跡化石逐一拍照,繪圖,翻模;並在後期的處理中,合併數百張照片製成了大型足跡分佈圖,用於判斷足跡的走向。
在這個過程中,學者意外發現了一批奇怪的足跡,這些足跡只有趾痕,而沒有腳後跟,這是為什麼呢?
恐龍亦戲水
追溯到距今1.3~1.4億年的侏羅-白堊紀之交,鳳凰山一帶正處在古湖泊,湖畔植被茂盛,松柏類的堅葉杉鬱鬱蔥蔥,水邊生長著大片酷似萍蓬草的植物,只見金黃枯葉挺出水面,燦爛如金色陽光鋪灑于水面上,映襯著粼粼波光和翩翩蟲影,湖泊中生活著大群硬骨魚類。大群恐龍在湖畔繁衍生息,其中不乏善泳者偶爾下水尋找小魚,打打牙祭。
千萬年後,滄海桑田,這些恐龍活動的足跡幸運的得以保留,成為恐龍足跡化石。從足跡看,這些恐龍足跡的主人大約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大型、小型的獸腳類和游泳足跡。其中小型獸腳類的足跡佔了絕大多數,足跡基本為三趾型,兩足行走,趾端有明顯的爪跡。一般來説,其第III趾最大,第II趾及第IV趾較小,第I趾更小或者消失。而且,不少足跡上還會有一些隆起的塊狀結節,這是肥嘟嘟的趾墊了。
邢立達和傑瑞德D。哈里斯將這批足跡的主要分子歸入窄足龍足跡。窄足龍足跡最初發現于北美,此時在亞洲的首次記錄,這種足跡最大的特徵便是雪茄狀的粗壯腳趾。窄足龍足跡的造跡者下水後,在湖底留下爪子的刮痕,隨著湖泊深度的增加,它們腳部所能接觸到的水底越來越少,足跡逐漸變弱,三個趾頭也不能完整留存,而當初這些不起眼的痕跡如今卻成為恐龍戲水的鐵證。畢竟,我們無法從恐龍化石身上來判斷它們是否游泳。
《侏羅紀公園》出現過的神秘恐龍
那麼,是什麼恐龍留下了這些足跡?這恐怕是愛好者問得最多的問題。
“我們初步判斷是一種類似雙嵴龍的,有著魚食性的恐龍!”邢立達和對記者介紹道。雙嵴龍是何等模樣?它在《侏羅紀公園》中有過恐怖的登場,能展開頸部皮膜,噴出毒液,不過這僅僅是電影人的想象。”真實的雙嵴龍體長可達7米,體重約半噸。它頭骨碩大,頜骨發達,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牛排刀,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鋸齒,這都顯示出它非凡的捕獵能力,那幾乎可以撕碎任何獵物,然後將大塊大塊的肉圂圇吞進腹中。其頭頂的一對脊冠可能僅用於裝飾,因為這些脊冠並非實心,而是佈滿通道,這使其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
在分類上,雙嵴龍屬於角鼻龍類,這是一類繁榮于全球晚三疊世至晚侏羅世,甚至在南半球還延伸到晚白堊世的肉食性獸腳類。它們作為獸腳龍類原始類群,包括了著名的腔骨龍,角鼻龍等等。這類恐龍都有一個很獨到的構造,那就是它們的前上頜骨與上頜骨聯接得不緊固,存在一個裂凹。這會讓人輕易的聯想到鱷魚,那些水畔殺手也有類似的構造。
“雙嵴龍可能是早侏羅世環特提斯海(古地中海)動物群中最殘暴、最兇猛的掠食者。” 傑瑞德D。哈里斯説,“但此地的地質年代已經是侏羅-白堊紀之交,雙嵴龍早已消失,所以我們推測這些造跡者僅是類似的雙嵴龍的恐龍,因為它們的足跡非常類似。”
此外,從足跡判斷,此地窄足龍足跡的造跡者最大可達5米,就像一輛小轎車那麼長,而多數造跡者則要小得多,大約僅長2米。“5米長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出現令我們感到很興奮!”邢立達説,“因為在隨後沉積的,距今1.2億年義縣組地層中則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該生物群絕大多數獸腳類恐龍的體型很小,落鳳坡的發現表明此地在熱河生物群出現前的2000萬年前就出現了繁盛的,多種類的獸腳類恐龍,這對我們了解該地區獸腳類恐龍的演化與變遷很有意義!”(文星)
延伸閱讀:恐龍足跡學
從千足蟲到袋鼠,地球上的動物或多或少都會留下足跡。足跡是重要的生命痕跡,很多時候,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它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現場分析法,就是著重于解讀現場的痕跡證據,可以從腳印的長度及深度,判斷出一個人的身高、體重、速度,是否殘障,有無背負重物等,從手印還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工作性質及習性癖好。
恐龍足跡學作為恐龍研究的一個新分支,是由恐龍腳丫兒“踏”出來的,它有著恐龍骨骼化石無法替代的作用。化石保存了恐龍生前身後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足跡保存的卻是恐龍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這些足跡不僅能反映恐龍日常的生活習性,行為方式,還能解釋恐龍與其環境的關係,這些都是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寶貴信息。
這些信息至少可以包括:
1,了解某類恐龍是怎樣行走的
2,了解某類恐龍是否群居
3,推算出造跡恐龍的長度,重量和大小
4,了解當時的古環境與古生態
5,在骨骼化石未曾發現的情況下,斷定當時存在什麼恐龍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