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1961年10月30日,德國與土耳其簽署招募土耳其勞動力的協議,首批7000名土耳其勞工踏上西行之路,為二戰後勞動力匱乏的西德注入活力。50年後的2011年10月,土耳其移民在德國經歷的故事,他們的後代在異國遭遇的酸甜苦辣成為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眾多見諸報端的有關土耳其人的故事中,一位德國老記者的名字曝光率非常之高,他就是君特瓦爾拉伕。

  一位德國記者是怎麼與土耳其移民50週年扯上關係的呢?1983年,時年41歲的瓦爾拉伕為了解外國勞工在德國的生存狀況,佯裝成土耳其勞工,並用“阿裏”這個土耳其名字同外國勞工共同生活工作了兩年。他輾轉于德國各處打工,在科隆郊區修馬廄,在魚品加工廠清掃垃圾,在街頭搖手搖風琴賣藝,在快餐店賣漢堡包、擦桌子、掃廁所,在蒂森鋼鐵公司做過非法勞工,甚至還曾為一家科研機構充當藥物試驗對象。這段生活讓瓦爾拉伕看到了外籍勞工最真實的生存狀況,他奮筆疾書,寫出了風靡歐亞的暢銷書《最底層》。在這本書中,他揭露了德國公司利用外籍員工偷逃稅款的伎倆和嚴重違反勞動保護規章的種種行為,他筆下那些拼了命去完成最艱辛、最繁重、最危險的工作任務、薪酬少得可憐的勞工,震撼了德國社會。在德國,該書幾度脫銷,許多德國人在書店前排起長隊。在荷蘭、法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這本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此後,為幫助外籍勞工,瓦爾拉伕設立了“共同生活幫扶基金”,給外籍人士特別是外籍勞工提供實際幫助。由此,瓦爾拉伕成了土耳其移民眼中的英雄,媒體更是稱其為“第一位德國土耳其人”。

  瓦爾拉伕自小熱愛寫作,但為了生計,年輕時的他常年輾轉于幾家大型企業做工。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以敏感的思維、獨到的觀察力記錄生活。1965年,瓦爾拉伕所在工廠的報紙刊載了他的報告文學,這些記錄工廠生活的真摯文字立刻為他贏得了不少關注。1970年,這些文字集結成冊,瓦爾拉伕出版作品的夢想終於實現。正因為其工人出身,瓦爾拉伕的作品與工人生活有著密切聯絡,對底層民眾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成為記者之後,為了拿到第一手的、最真實的素材,瓦爾拉伕曾經扮演的遠不只是“阿裏”這一個角色。為了深入調查社會弊病,他還扮演過不少驚險、刺激的角色。

  1974年,32歲的瓦爾拉伕曾因在希臘分發批判希臘政府的傳單被逮捕,在希臘吃了長達一年多的牢飯,直到該屆政府被推翻才獲釋。1977年,瓦爾拉伕化名“漢斯艾瑟爾”在德國著名報紙《圖片報》駐漢諾威編輯部做了3個半月的編輯,此後,他根據自己在編輯部的經歷寫成了暢銷小説《頭版頭條》,揭露了《圖片報》在報道中採用的不負責任的調查方式,以及新聞造假、政治操縱等卑劣手段,給德國民眾、媒體、輿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1990年,海灣戰爭期間,瓦爾拉伕親赴以色列,與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對話,並將有關採訪內容集結成書。他曾于1996年採訪庫爾德工人黨武裝領導人阿卜杜拉奧賈蘭,由於瓦爾拉伕曾經扮演“阿裏”這個角色,阿卜杜拉對他非常友善。2009年,瓦爾拉伕再一次踏上征途,這一次他變身黑人,在長達14個月的時間裏,他與一個攝製小組穿越德國,從西到東行走了6000公里的路程,攝製完成長達600小時的拍攝素材。瓦爾拉伕通過影像資料告訴人們,德國的很多地區仍然存在或明顯或隱藏的種族主義。

  年近70歲的瓦爾拉伕堪稱德國新聞史和紀實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他把創作建立在親身經歷之上,使自己更接近作品中描寫的人物。雖然他曾多次因為揭露性的作品而捲入訴訟漩渦,甚至遭遇牢獄之災,但這個勇敢的人仍堅持要發現真相。(傑 夕)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德國記者君特瓦爾拉伕:當喬裝暗訪成一生習慣 1 瓦爾拉伕自小熱愛寫作,但為了生計,年輕時的他常年輾轉于幾家大型企業做工。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以敏感的思維、獨到的觀察力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