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連環殺手案件絕對是警方最頭疼的案件類型之一:連環殺手通常會千方百計掩藏自己的身份來進行大量或者連鎖式的犯案,因此研究連環殺手相對固定的犯罪手法以及擁有相似特徵的受害人就是警方最重要的課題。

  相較而言,另一種犯罪模式——模倣犯罪(Copycat)——的邏輯就清楚多了。模倣犯罪,即犯罪者模倣以往的連環殺手,利用別人已有的犯案方式進行犯罪活動。1912年,隨著“開膛手傑克”案的發生,“模仿傚應”(Copycat Effect)這一名詞聲名鵲起。

  媒體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類犯罪。除了新聞故事以外,其他的娛樂形式,尤其是電影,也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模倣犯罪。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的Howstuffworks評出的5起“最像”的模倣犯罪:

泰諾投毒事件

被投毒的泰諾。

  1982年,7人在芝加哥由於服用摻有劇毒氰化物的感冒藥泰諾(Tylenol)而死亡。這一事件引發了公眾極大的恐慌,但是真正的投毒犯一直沒有抓到,泰諾投毒事件成為一件懸案。

  儘管真兇沒有歸案,但隨後,用感冒藥投毒害人的方式卻頻繁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案件是在4年後的1986年,紐約的一名婦女因服用2顆被投有氰化物的泰諾膠囊而死亡。同年,華盛頓州2人在服用被投毒的感冒藥埃克塞德林(Excedrin)後死亡。後一起案件的罪犯是其中一名被害者的妻子,歸案後因投毒被判80年徒刑。

“天生殺人狂”頻繁出現

             《天生殺人狂》被許多人效倣。

  犯罪題材的電影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它們也給許多犯罪者提供了“思路”。美國電影《獵鹿人》(The Deer Hunter)中俄羅斯輪盤賭的場景導致了許多意外自殺案件。而《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的暴力場景被控引發了數起暴力事件。即便是由喜劇團體巨蟒(Monty Python)拍攝的《魚王》(The Fisher King,又名奇幻城市),也被認為與一些犯罪事件有關。

  不過,恐怕沒有哪部電影比奧利弗 斯通(Oliver Stone)1994年出品的《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更能引發犯罪了。這部電影是基於1957-1958年的一對情侶殺手,查爾斯 斯塔克偉澤(Charles Starkweather)和卡瑞爾 福格(Caril Ann Fugate)的事跡創作的。兩人殺害了包括福格家人在內11人,而福格也是美國歷史上被判處一級謀殺罪的罪犯中最年輕的女性。

  作為一部模倣現實案件的電影,《天生殺人狂》在播放後卻反過來引發了很多模倣犯罪。在眾多模倣案件中最著名的是殺手本傑明 達拉斯(Benjamin James Darras)和他的女友薩拉 埃德蒙森案(Sarah Edmondson)案。他們在嗑藥的情況下,反復觀看這部影片,並認定這就是自己的“歸宿”。

  第二天,他們決定走上屬於自己的犯罪道路。這對情侶來到了密西西比州的一個農場,達拉斯射殺了農場主,隨後埃德蒙森又在一家便利店槍擊一人並將其致殘。後來,第二起案件受害人曾提起訴訟將《天生殺人狂》的電影導演和時代華納一併告上法庭,要求對方負責,不過法庭並未接受他的訴訟。除此案之外,還有12起案件被認為與《天生殺人狂》有關。

“十二宮”真的是你嗎?

                   很顯然,你不是真的十二宮殺手。

  1960年代末的5年時間內,舊金山被籠罩在一名自稱“十二宮”(Zodiac)的殺手所製造的恐怖氣氛中。“十二宮殺手”使用手槍和匕首殺死了至少7名受害者。雖然他不斷通過向媒體發送神秘的信件來嘲弄警方,但截止至今,“十二宮殺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

  為了向十二宮殺手“致敬”,20年後,1989年11月,埃裏韋托 埃迪 賽達(Eddie Seda)也開始向警方和媒體發送神秘符號寫成的信件,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內,賽達開始製造殺人事件。他在深夜使用匕首或自製手槍殺死受害者,並留下內容相似的字條。接下來的三年中,他殺死了3人,並策劃殺死另外5人。不過他顯然沒有十二宮殺手強大,目擊者的供述和他留在字條上的指紋暴露了他的身份。他最終被判處238年有期徒刑。

高倣“開膛手”

                    高倣“開膛手”德里克布朗。

  47歲的德里克 布朗(Derek Brown)是7個孩子的父親,相信他一定是“開膛手傑克”的瘋狂粉絲,因為他選擇了和“開膛手傑克”同樣的作案地點、同樣的目標和同樣的手法。

  布朗在東倫敦白教堂地區,也就是是120年前“開膛手傑克”製造恐怖案件的地區選擇年輕女性作為目標。8月,布朗殺害了一名叫郭曉梅(音譯)的29歲女性。9月,布朗殺害了伯妮 巴雷特(Bonnie Barrett),一名26歲的妓女,這和“開膛手傑克”的目標類型相同。

  不過還好,當今警方的破案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雖然屍體沒有找到,但是警方在布朗的住所發現大量受害者的血跡。血跡遍佈公寓各處,並大量出現在布朗的浴室中,由此警方認為布朗在浴室中將2名受害者的遺體肢解。

  在布朗真的將自己變成“開膛手傑克”之前,警方將他投進了監獄。

“嗜血法醫”沒那麼好當

                            美劇,只是美劇。

  加拿大獨立電影製作人馬克 安德魯 特維謝爾(Mark Andrew Twitchell)是個深度美劇迷,尤其是喜歡《嗜血法醫》(Dexter)。對那種白天法醫斷案,晚上殺人逞兇的生活十分嚮往。於是特維謝爾自己編寫了一段類似Dexter的劇情,並將其拍成了一部電影,隨後準備像Dexter那樣成為擁有“雙重身份”的人。

  特維謝爾在交友網站上發佈了一條信息,聲稱自己是“希望和已婚男子偷情”的女性,將一名叫約翰 布萊恩 奧丁格爾(John Brian Altinger)的男子騙到一間租用的車庫中。此後,奧丁格爾再也沒有出現。本來警方難以將這一案件的兇手指向特維謝爾,不過奧丁格爾去之前留了個心眼兒,把車庫的地址發給了自己的朋友。而這位“嗜血法醫”在租用車庫時居然使用了真名,所以警方在查閱出租記錄後立刻將特維謝爾抓獲。

  警方判定特維謝爾企圖製造一個連續殺人事件,證據是在奧丁格爾失蹤前一週,一名男子也是被同樣的交友信息吸引到了同樣的網站,不過在被一名蒙面人暴打一頓後,這名男子逃過一劫。

     編輯的話:其實模倣犯罪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原始兇手可能已經讓警方對於這類案件心知肚明,而那些影視劇也恰恰給警方提供了偵破的思路。所以恐怕幹什麼都得有點創新吧……

    原文譯自 5 Notable Copycat Killers 有修改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5起“最像”的模倣犯罪 1 像“開膛手傑克”和《天生殺人狂》這樣的連環殺手和暴力影視劇往往會受到許多人的追捧,而一些狂熱的粉絲甚至會以身試法,試圖模倣這些殺手和影視劇。不過這類模倣對於警方來説並不困難,因為答案其實早已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