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1979年,初到美國的沈綠萍(左)和指導教授在實驗室走廊
題記:整整兩年追尋,原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沈綠萍終於從太平洋彼岸發來“伊妹兒”,同意接受採訪。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後首批赴美留學人員中,沈綠萍是來自上海的唯一女性。她學成歸國後迅速投入發展我國分子生物學,參與以李載平教授為首的基因工程重大科研項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獲得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這個選擇太對了”
沈綠萍出身教育世家,有一個姐姐和三個弟弟,除沈綠萍搞科研外,全家人都是教授或教師。受大學教授父親的影響,沈綠萍高中畢業後選擇學習工科,1957年考入華東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工業係抗菌素發酵專業。父親因持有一些私營工廠股份,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衝擊,仍然胸襟豁達,任勞任怨地工作,他是女兒沈綠萍的榜樣。
1965年9月,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牛胰島素。次年底,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化學組主席訪華,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考察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當時沈綠萍是該所研究生,為中國生物科學的發展深感興奮和自豪。
接踵而來的10年“文革”浩劫,打碎了沈綠萍的科學夢。幸好與國防、民生有關聯的科研項目仍可進行,沈綠萍還有閱讀英文科技文獻的機會,這使她有了默默堅持的力量。
“文革”結束後,科學的春天來到了。沈綠萍對汲取國外科研進展信息如饑似渴,每次國外學者來講學都爭取聽講。1978年初秋,所領導通知沈綠萍,你將有機會去美國留學深造。她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最後決心一試。幾個月突擊英語學習使她順利過關,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赴美學者中的6位女性之一,這年她38歲。
出國前夕,有件事讓她左思右想:究竟挑選美國哪所學校?李載平教授替沈綠萍作出選擇,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因為該校生物化學系科研水平高、技術力量強,站在此學科的國際科研前沿。沈綠萍事後回想,這個選擇真是太對了。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