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醫生們一直認為,如果要讓安慰劑起效,對病人進行某種形式的欺騙是必須的——很簡單,如果你告訴病人他吃的並不是真正的藥,他們又怎麼會好起來呢?但是,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也許在未來,醫生在日常用藥中即使不再欺騙病人,安慰劑也能起效。

  80名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參加了這項研究——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包括腹痛、腹脹、以及便秘、腹瀉,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可惜至目前為止,此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能維持症狀,讓病情不惡化就已經不錯了。參與研究的大部分病人症狀都很嚴重,醫生將他們隨機分到安慰劑治療組或無治療組。那些接受安慰劑治療的被試者會被告知他們吃的是“由藥理惰性物質(編者注:如澱粉、乳糖)做成的安慰劑藥片,像糖丸之類的。這些藥片在臨床試驗中通過身心的自我修復,極大地改善了腸易激綜合症症狀” 。

  研究人員要求這些病人必須嚴格定時定量用藥。基本上,研究人員會告訴被試者他們吃的是安慰劑,但是,與典型試驗所用的方法不同,他們會告訴病人這個安慰劑是有效的。在實驗期間,所有病人(包括安慰劑組和無治療組)都必須繼續使用他們之前就在使用的藥物,並維持飲食習慣,不允許有任何變化。

  這項的研究的聯名作者,哈佛醫學院的藥學副教授泰德 凱普恰克,對研究結果非常驚訝——“療效是顯著的,”他解釋道:“59%的安慰劑治療組病情有好轉,而無治療組卻只有35%的病人好轉。”這個結果完全可以拿去與那些治療腸激惹綜合症的最有效的藥物進行比較(那些藥物由於會産生很大的副作用而很少使用)。

安慰劑為什麼能起作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美國密歇根大學分子與行為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喬恩 嘉 蘇維塔教授一直試圖弄清安慰劑對大腦的影響。他説:“對某些症狀和疾病,安慰劑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比如疼痛、抑鬱症、帕金森病,可能還包括腸易激綜合症。”

  蘇維塔教授曾實驗引起被試者的肌肉疼痛,然後告知他們將吃一種新的止痛藥或者安慰劑,再來研究他們大腦中的化學反應。研究人員告訴被試者,他們可能得到,也可能不會得到活性藥物(這能幫助他們的身體對抗疼痛。)“其實這和發表的論文中的實驗原理相同,只不過我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這是安慰劑而已。”蘇維塔説。

  在蘇維塔教授的實驗中,有病人報告疼痛有很大程度的緩解。研究發現在這些病人的大腦中,與對産生愉悅和緩解痛苦的期望相關的區域,特別是伏隔核,多巴胺神經元的衝動增強;此外,大腦的“天然嗎啡”——內源性阿片肽的活動也有所增強。這兩個回路作為安慰劑産生作用的地方都是講得通的——一個是産生緩解疼痛的期望的區域,另一個則是減輕疼痛和焦慮的區域。會對安慰劑産生反應的其它情況,比如疼痛和抑鬱,實驗證明也是影響大腦的這兩個區域。

  然而,有趣的是,有病人報告他們在吃完那些沒有標簽的安慰劑後疼痛反而更加嚴重。“約有15%的病人不但對安慰劑沒反應,而且還報告説他們的疼痛確實更加厲害了。”蘇維塔教授接著説道:“我們研究發現,和報告疼痛緩解的病人相比,這些病人大腦中多巴胺和阿片肽的神經遞質活動其實是相反的。”

安慰劑真的“起作用”了嗎?

  現在看來,在大部分人中,通過可行的機制,醫生在使用安慰劑時可以不用對病人説謊。那麼,在治療對安慰劑有積極反應的疾病時,醫生是否都可以這樣做呢?對此,凱普恰克教授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目前我們還是處於起步階段——尋找合乎倫理的方法來控制安慰劑的效用。要將其應用在臨床治療中,還需要在更大的樣本中試驗更長的時間。”

  然而還有另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這次實驗的參與者是通過廣告招募的,廣告上寫的是測試一項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新身心控制”療法,這就相當於已經選擇了那些最容易受到安慰劑影響的病人,因此實驗結果會有所偏差,蘇維塔教授注意到這點後,在論文中也補充了額外的説明。此外,病人的康復情況是基於他們自己的主觀感受,如果要確切知道病情進展到底如何,醫生應對病人進行相應檢查,如心率、皮膚傳導性、腦的功能性變化,以得出客觀數據進行比對。

  而且,Cochrane系統評價(Cochrane Review,[注])數據庫中一份分析安慰劑在不同條件下的作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大部分情況下,安慰劑並不起任何實質上的有效作用——除了在那些特別為研究安慰劑作用而設計的實驗中——正如凱普恰克教授在他的論文中所提及的一樣。儘管科學家們在此領域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關於安慰劑的方方面面,依然是神秘而令人困惑。例如,那些買到了假藥、卻以為自己用的是真海洛因的癮君子在嗑藥之後卻沒有high起來——正在研究此現象的蘇維塔教授認為:“在分辨毒品的真假方面,這些人可以説非常訓練有素。

  當然,研究安慰劑的作用、更好地使用安慰劑,並不是為了幫那些癮君子省錢,讓他們即使是嗑假藥也可以high起來——而是要深入地揭示安慰劑在大腦的作用機制,並運用新的方法來治療疼痛以及其他相關疾病。

[注] : Cochrane Review是指發表在Cochrane Library中的Systematic Review(系統評價)。Cochrane系統評價是1979年由英國著名流行病學家Archie Cochrane(已故)首先提出,其基本過程是以某一具體臨床問題(如疾病的治療、診斷)為基礎,系統、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發表或未發表的臨床研究 結果,採用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文獻的原則和方法,篩選出符合質量標準的文獻,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Meta-analysis),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得出綜合可靠的結論。

文章編譯自:Placebos Work Even if You Know They‘re Fake: But How?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安慰劑的秘密 1 醫生們一直認為,如果要讓安慰劑起效,對病人進行某種形式的欺騙是必須的——很簡單,如果你告訴病人他吃的並不是真正的藥,他們又怎麼會好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