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溫曲遺址位於山西祁縣東南的古縣鎮溫曲村附近,距祁縣縣城約3.5公里,文物普查確定其為一處漢代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本次工作是 “大西客運專線”祁縣段進行的搶救性發掘項目,分兩區進行。田野工作從2010年10月底開始,持續到2011年1月,兩區發掘面積1550平方米;清理灰坑15座,壕溝1條,墓葬30座,出土大量陶瓷器、筒瓦、板瓦等標本,部分標本上有一些重要文字和刻劃符號。

  一、戰國——秦漢遺存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溫曲村及其周邊存在大量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遺存,主要為建築廢棄物和墓葬,村民取土中經常能發現大量瓦片。根據調查確認的地表採集點分佈情況,初步統計該地點的遺物分佈面積在200萬平方米以上。而本次發掘共清理戰漢時期灰坑15座,壕溝1條,墓葬6座;除出土大量建築廢棄物外,還發現不少文字材料,如地名類的“祁”、工官性質的“王之上士”和“市”、此外還有“午”和刻劃符“ ”等。

  I區早期堆積多被該區①層下開口的宋元時期墓葬所破壞。這一時期遺物以釜、盂、盆、罐最常見,此外還見有少量豆、甑、鬲;“王之上士”、“勁”和“午”等文字或刻劃符僅見於此發掘區。H1位於I區,圓口筒形平底,口徑約3米,深約3.1米,其內出土大量器物,其性質可能為一水井,復原陶器達三十余件,包括凸肩釜、折沿盆、束頸罐、矮領罐、假圈足盂(或缽)、束頸甑、淺盤豆,還有少量的筒瓦和板瓦。

  II區主要為西漢堆積,包括灰坑13座,壕溝1條,墓葬6座,因其地表存在大量的磚瓦而被當地村民俗稱“瓦渣地”。該區堆積較厚,一般在2米以上,最深達3米。8座土坑豎穴墓均為②層下開口;M8時代不明,M1屬元代;其餘6座均為西漢時期,墓葬方向集中在50~80之間,即東北方向,個別在170左右;葬具多為一棺,死者仰身直肢,面朝上,或側向一方。其中M4、M5、M6為兒童墓,墓坑略短;M4、M6各在死者頭部放置陶罐1件,M5死者身覆三塊兩兩相接的板瓦,頭尾兩端用方磚封堵,而在死者左胸前則放置3枚“五銖”錢。M2、M3、M7為成人墓,在頭龕內或頭端放置陶罐1—2件。③、④層及這兩層下開口的13座灰坑和1條壕溝均為西漢堆積,出土大量瓦片,少量陶器、鐵器殘片和動物骨骼,此區所見的文字材料如H10:8“祁”,T3③:4“市”和T9④:6“ ”。

  溫曲遺址戰國晚期至秦代遺物以釜盆罐為代表,與喬村墓地、天馬—曲村同時期遺存相同,展現了以陶器為主的表層物質文化的趨同性。而西漢遺存特別是大量建築廢棄物及帶 “祁”字板瓦材料的出土,加之在兩百萬平方米麵積上分佈的建築材料,初步推測西漢“祁”地治所應在今溫曲村一帶,這也為漢以前祁地的確切位置及春秋時期祁奚封地問題的探討提供了線索。

  二、宋元墓葬

  I區發掘主要為宋元時期墓葬,共21座,方向一致,均在160左右;而II區也發現1座元墓M1,土坑豎穴,方向170,所以兩區比較確定的屬於這一時期的墓葬共計22座。此外,I區M20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內不見任何遺物,時代不明。

  本次所發掘的I區21座宋元墓葬呈集中分群排列的態勢,應是一家族墓地,依據分佈的集中現象,可明顯劃分為三群,各群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又可分成3排。墓葬形制分三型,A型12座,帶墓道的圓形土壙磚室墓;B型5座,帶墓道的棒槌形或“凸”字形土壙磚室墓;C型2座,無墓道的方形大土坑墓;此外洞室墓1座(M18),未完工或未投入使用僅有墓壙的1座(M3)。A、B型均為土壙磚室墓;墓壙近似圓形,直徑2—3米,直壁方角穹窿頂磚室,因其墓室內壁呈八邊形而被當地村民俗稱“八卦墓”,這類墓葬多數在墓底北面用方磚平鋪一棺床;墓道為長方形豎穴直壁,底面微斜直通墓底;墓門位於墓室南端,拱形券頂,券角起至墓底,距墓底約0.5米處起券,部分券門兩側有立頰,其上為平砌的門檐,券門一般採用條磚豎向或順置側立,間以橫向平鋪的形式封堵。

  M12在形制上屬C型墓,方形豎穴土坑,墓口長約3.44米,寬約3米,墓壁斜直,坑深約3.5米,東、西、北三面有生土二層臺,臺高約1.7米,北面較窄,約0.35米,東西略寬,約1.25米;墓底一棺,平面呈長方形,長約2.05米,北端寬約0.88米,南端寬約0.52米,棺板厚約0.04米,棺外至二層臺之間填塞白灰、碎石和炭屑。死者2人,骨架保存較差,葬式不明,北端放置醬釉瓷罐2個,銅錢61枚,有“崇寧重寶”“熙寧元寶”“嘉祐通寶”“祥符元寶” “天聖元寶”“天禧通寶”“景祐元寶”“鹹平元寶”“皇宋元寶”“至和元寶”等等。

  該批宋元時期墓葬均為合葬墓,死者2~8名不等,一般墓室內有1名死者為一次葬,多數是二次葬;隨葬品一般置於死者頭部附近,以放置2件瓷罐最常見,瓷罐和瓷缽各一的組合其次,還見有兩瓷碗的組合,個別墓葬還兼有銅錢隨葬。
  本次發掘僅限于徵地範圍以內,據當地群眾介紹,在附近經常發現類似的“八卦墓”。有明確墓誌紀年的M10,是該批墓葬的典型代表,位於所發掘墓葬最東邊一組的偏北位置,從排列上看屬該組時代較早的一座,墓誌紀年為“至元元年”,出土瓷罐、瓷缽各1件,這類組合在同時期墓葬中多有發現,為元代民窯瓷器斷代提供了標尺。雖然整個墓地情況不明,但所清理的三組小型家族墓葬還是比較完整的,這為研究宋元時期平民家族喪葬習俗提供了一份嶄新的材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王 俊 張光輝)

  (《中國文物報》2011年10月7日4版)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山西祁縣溫曲遺址與墓葬的發掘與收穫
初步推測為漢代“祁”地之所在 1 溫曲遺址位於山西祁縣東南的古縣鎮溫曲村附近,距祁縣縣城約3.5公里,文物普查確定其為一處漢代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