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考古專家調查發現,黃河以西的明代長城多數地方並非巨石厚磚,構築綿延不絕的實際是因地制宜的夯土墻。

  主持陜西省明代長城資源調查的西北大學教授段清波説:“考古調查發現,黃河以西的明代長城絕大部分都是夯土墻構築而成。譬如陜西省境內明代長城基本以土墻為主,土墻佔了長城全部墻體的87%,而沿伸到河西走廓嘉峪關的長城更是如此。”

  據了解,明代長城與秦長城一樣,都是中國北方修建的主要防禦遊牧民族騎兵的邊防工事,也是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進行交流的主要地帶。

  段清波説,國家文物局于2006年啟動了為期十年的長城資源調查研究,目前整體資源情況已基本清楚。以陜西省境內明長城為例,共對398段、長1170.2千米的長城,1497座單體建築,115座關堡,52處相關遺存,45座營堡等開展了調查。

  經調查,主要修建於15世紀的陜西省明長城,自東向西經過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橫山縣、靖邊縣、吳起縣、定邊縣七縣區,東北連接內蒙古和山西境內長城,西南連接寧夏和甘肅境內長城。由於地處沙漠、山地的邊緣,受制于交通運輸等條件,磚石構築的明長城十分少見。

  長城的主體部分無疑是墻體,其連綿不絕,串聯沿線各個單體建築才形成立體的防線。調查顯示,明長城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有著不同的建造特徵,稱為大邊的明長城墻體375段574055.7米,其中只有6910多米石墻,而且只分佈在府谷與神木兩縣。

  除了夯土墻為主的墻體之外,陜西明長城的現存遺跡還有單體建築、關堡及相關遺存等。但進一步調查發現,長城的單體建築、關堡及相關遺存也多由夯土構築而成,就連石墻或包磚的長城建築,其內部也多為夯土。

  段清波説,經過五百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活動的影響後,西北的明代長城已多有殘破,但是較乾旱的環境仍讓夯土墻為主體的長城形制基本保存下來。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考古發現:黃河以西明長城多以夯土築成 1 考古專家調查發現,黃河以西的明代長城多數地方並非巨石厚磚,構築綿延不絕的實際是因地制宜的夯土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