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圖1


圖2

  近日,武威出土的十六國時期早期石造像塔,距今1600年。考古專家説,該石造像塔的出土對於研究十六國的歷史以及研究早期中國佛教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9月7日上午,記者在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看到,兩件石造像塔中的一件基本完整(圖1),塔高47厘米,底徑27厘米,頂部直徑14厘米,頂部和底部殘缺。石造像塔為圓柱體,上小下大,頂部為四方形,四面各雕刻佛像一尊,頭部缺失,四方體底部連接在一個上小下大的圓柱體上,自上而下雕刻為蓮花瓣,八個佛龕,每龕雕刻佛像一尊,造型體態端莊安祥,佛龕之下似兩道一窄一寬凸起的蓮臺繞塔身一圈,其間雕刻卷草紋,再往其下又是上下對稱的八個佛龕的上部。另一件殘損嚴重(圖2)塔高42厘米,底徑36厘米,頂部寬26厘米,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圓柱體,殘留雕刻佛造像6身,頭部殘缺;下部為方形,只有一面完整,辟佛龕一個,雕刻一佛二弟子像;左、右兩面殘存三分之一。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振華介紹,9月1日,在武威市西片區武威市博物館建設工程東側50米,距地表1米處,施工人員在開挖道路時發現石質文物兩件,項目負責人當即打電話通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考古所立即派出3名專業工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再沒出土任何遺物。隨後將出土的兩件石質文物經過清洗、辨認,初步鑒定為十六國時期石造像塔。

  武威市博物館館長黎大祥講,公元412年,匈奴族的沮渠蒙遜佔領了姑藏(即涼州),統一了河西走廊,自稱為“河西王”,使北涼國發展到了極盛。沮渠蒙遜本人篤信佛教,懷有弘揚佛教的遠大志向,他不但在國內修建了華麗壯觀的佛寺,還特意邀請了很多中外著名高僧前來涼州翻譯佛經,河西由此成為我國佛教的重要基地。那個時期,石窟寺的開鑿(如天梯山石窟)在北涼國境內尤為興盛。因此,以上兩件石造像塔應該就是十六國時期的石造像塔。該石造像塔的出現,國內罕見。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甘肅武威出土十六國石造像塔 1 武威出土的十六國時期早期石造像塔,距今1600年。考古專家説,該石造像塔的出土對於研究十六國的歷史以及研究早期中國佛教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