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當親戚朋友向您問起肯德基“蜈蚣雞”的真假時,您一定能迅速地給出答案。但是如果他們接著問,“現在的肉雞長得這麼快,是用激素催起來的嗎?”您也許就會猶豫一下了。沒錯,許多人提起規模化養殖的商品肉雞時總是把它和激素聯絡在一起,似乎使用激素成了這些肉雞的“默認屬性”,或者至少是“普遍配置”。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絕大部分的養殖戶不敢、也沒有必要對雞使用激素。

激素並非常規添加劑

  首先,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激素並非許多人想象中的行業常規,而是不折不扣的違法行為。我們翻翻《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獸藥管理條例》,裏面都明文規定有“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違反者將受到處罰。因此,認為那些養殖場每天都在大批大批地用激素喂雞,那可真是大大的冤枉他們了。

  聽到這兒那位撇嘴了,以前的雞從孵出來到殺,最起碼也要養上半年;而現在的雞四十來天就能出籠(也叫出欄,指長到可以宰殺的重量),還比土雞更重。“不用激素,雞怎麼可能長這麼快?是不是肉雞産業中的潛規則?”還真別説,商品肉雞不用激素就能長得這麼快。

肉雞“瘋長”正常嗎?

  肉雞40多天出籠,在世界上屬於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商品肉雞大部分在42-48日齡出欄,最常見的是在45日齡左右。讓我們用數據説話,看一下70餘年來世界範圍內肉雞生長性能穩步變遷的過程:

  圖表數據來源:樓夢良《家禽育種》《國外畜禽生産新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而到了21世紀,肉雞的生産性能還在不斷上升。以我國為例,2005年修訂的《商品肉雞生産技術規程》規定肉雞在6周齡(42天)的體重指標為2420克,這在行業內部是人盡皆知的常識,只是大多數消費者不了解它們本該長得這麼快。

商品肉雞的先天優勢

  古代務農者只有一些樸素的遺傳學觀念,他們對畜禽品種選育主要著重于對體質、外貌的選擇,今天可稱之為“表型觀察法”。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一些傳統品種比如三黃雞(黃皮、黃羽、黃脛),都是經過數千年艱辛的選育才得到的。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育種學家開始將遺傳學理論與技術應用到育種實踐中,讓人工選擇起主導作用,選擇指標和選擇手段都多了起來,選育的效率才飛速提高。可以説,今天的肉雞能擁有如此高的生産性能,良種選育工作居功至偉。

  在我國,這種良種肉雞通稱為“快大型雞”,在80年代才被逐漸引進並端上人們的餐桌。通常採取的肉雞育種路線是,第一代引進良種,第二代作為父母代進行選育,第三代才作為商品雞來生産。

  選育工作每年都會有新的進展。一些育種公司甚至公開表示,他們的育種計劃可以保持讓每羽肉雞的40日齡重每年增加55克。當然,在封閉的優良種群內進行選育,某個性狀的改進遲早會達到一個極限——但是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高強度選育,肉雞主要生産性狀仍沒有出現這種跡象。

後天呵護也要到位

  土雞長得慢並不僅僅是因為品種原因,飼養方式也限制了它的成長。許多人喜歡土雞的玲瓏小巧,殊不知濃縮的不一定是精華,它也可能是營養不良。

  眾所週知,商品肉雞吃的都是飼料。這些飼料可不是隨便找點玉米麵白菜丁拌拌就得了,它對原料選取、成分配比、製造工藝、飼喂方案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不同的周齡都要飼喂對應的飼料,以保證營養充分且平衡。比如,對剛開始吃食的雛雞,要用營養全面,顆粒大小適中的“開食料”,使其適應蛋殼外面的新環境;開食後要降低能量和蛋白質供應,重點保證雞群體格健康;最後才會能提供高能高蛋白飼料,提高其增重速度。(一般人最多也就能做到一天三頓算算卡路裏而已,所以説商品化肉雞吃得比人還細緻並不誇張。)

  在飼養管理上,過去那種“撒一把米自個兒吃去”的養雞方式也成為了老黃歷。光照、溫度、濕度這些指標都以周齡、日齡、時段為單位逐級設置管理方案,精確控制環境,保證雞活得舒服。再看看散養的土雞,生個蛋陰了天蛋被凍死了沒人管;生個病不去治匆匆殺掉食用,或者亂用藥導致死亡和藥物殘留。但這些負面因素在集約化飼養的環境中都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再加上前面所説的品種優勢,肉雞自然長得快,完全不需要用激素來催熟。

  一些消費者認為,肉雞口感和味道不如土雞,也是飼料中添加了激素的緣故。確實,肉雞的肌間脂肪和某些風味物質沉積較少,因此不如土雞肉細膩味鮮,但那也是因為品種改良和高速生長,根本原因是現在人們對雞肉的需求量太高。並且,味道好並不代表營養更豐富,也不代表土雞含有什麼特殊的營養成分甚至藥效。

隨便喂激素,肉雞hold不住

  綜上所述,有如此高效的生長性能,激素已經變得沒有必要了。許多實驗也顯示添加乙烯雌酚等激素物質並不能對雞産生什麼神奇的催熟效果,甚至會對雞的心血管、肝臟等機能産生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死亡。如今絕大部分養殖者也持這一觀點。肉雞本來就是敏感脆弱、容易死亡的動物,給集約化養殖的集群飼喂同一種含激素飼料很容易出現大批雞同時死亡的慘狀,得不償失;更不用提激素價格不菲,飼喂、注射、皮下包埋等操作起來也很麻煩。

  2010年底,中國畜牧業協會抽檢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農貿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和餐廳的雞肉,對32種激素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未檢出。

  不過,小規模養殖場由於養殖經驗和法律意識欠缺,也不能排除添加了激素的可能,更可能的是購買了不法飼料廠吹捧的違規飼料或添加劑。這些都是違規行為,其雞肉産品流入市場的渠道通常也不規範。至於一些新聞中描述的未成年人因為多吃了雞肉而出現肥胖和性早熟的案例,性早熟並不是吃幾斤雞肉就能做到的,更不能簡單歸結為吃了雞肉這個單一因素,還要從飲食習慣、環境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參考資料:

[1] 新華訪談:肉雞養殖與消費安全
[2] 宮桂芬:雞肉中激素含量檢測情況報告
[3] 家禽育種學科發展現狀及趨勢
[4]樓夢良《家禽育種》,《國外畜禽生産新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5]《商品肉雞生産技術規程》GBT 19664-2005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雞兒長得快,全靠激素帶? 1 當親戚朋友向您問起肯德基“蜈蚣雞”的真假時,您一定能迅速地給出答案。但是如果他們接著問,“現在的肉雞長得這麼快,是用激素催起來的嗎?”您也許就會猶豫一下了。沒錯,許多人提起規模化養殖的商品肉雞時總是把它和激素聯絡在一起,似乎使用激素成了這些肉雞的“默認屬性”,或者至少是“普遍配置”。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絕大部分的養殖戶不敢、也沒有必要對雞使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