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我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滑翔機下潛作業(資料照片)
據新華社青島8月4日電(記者張旭東)承載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的“科學一號”科考船4日清晨返回青島大港碼頭。我國科學家在此次科研活動中收回並佈防了6100米深的潛標,為研究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和潛流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本次科考成功實施了中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滑翔機的海試實驗,取得了寶貴科學數據。實驗中,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水下滑翔機在西太平洋超過4000米的水深處連續多次下潛,各項指標均表現正常,滑翔機在實驗後被成功回收。這項實驗的成功標誌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在水下滑翔機方面的技術封鎖即將被徹底打破。
這次海洋科學考察歷時31天,航程超過7000海裏。科考隊員在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哈目黑拉島以東至135 E以西的北太平洋低緯度西邊界流海區開展了系統的水文、氣象、化學、生物、地質和海洋儀器等多學科的綜合觀測和實驗,完成了8個斷面共56個站位的海洋綜合調查任務,完成了所有預期研究目標。
本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袁東亮告訴記者,這個航次收回了“科學一號”在上一航次布放的兩個深海潛標,其中一個為6100米,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在西太平洋投放的深度最大的潛標,並在原位佈防了一個新的6000余米的潛標,在其他海域佈防了兩個3000余米的潛標。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院士胡敦欣説:“去年11月份,‘科學一號’在西太平洋海域投放了6000米深的潛標,並且通過聲學辦法獲得了棉蘭老潛流16天的流速數據,流速較大時約40厘米每秒。這次收回潛標攜帶的有關棉蘭老潛流數據將長達7個多月,包括流速、附近海域的鹽度、溫度和深度等,為研究棉蘭老潛流和上層棉蘭老環流長時間變化規律奠定了基礎。”
此外,本航次科研人員在西太平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連續三次使用抓鬥式深海採泥器進行海底採泥,均一次取得成功。
在返航途中,考察隊與基地科研人員密切溝通,通過衛星高度計資料發現在台灣東南部的22 N斷面上並排存在冷、暖兩個非常顯著的中尺度渦旋。為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海洋現象,科考隊趕在颱風迫近之前,利用颱風向東轉向的時間空當,成功地在台灣以東海域22 N斷面捕捉觀測到這一渦旋對,獲得了溫度、鹽度、水深、流速、溶解氧等研究黑潮區域中尺度渦結構變異特徵的寶貴資料,並取得了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學數據。
新聞資料
水下滑翔機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的水下機器人,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由於其利用凈浮力和姿態角調整獲得推進力,能源消耗極小,只在調整凈浮力和姿態角時消耗少量能源,並且具有效率高、續航力大(可達上千公里)的特點。雖然水下滑翔機的航行速度較慢,但其製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重復使用、並可大量投放等特點,滿足了長時間、大範圍海洋探索的需要。另外,水下滑翔機滑翔時由於無動力推進噪音極低,這個重要的特點使得其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可以由潛艇遠程投放,以完成特定的目的,並且不易被發現。然而,由於單純使用浮力驅動方式,水下滑翔機在水下只能做鋸齒形和螺旋回轉軌跡航行,其航跡控制和定位精度低,航速慢,在風浪較大的海面可能會出現隨波逐流的情況。
水下滑翔機的發展在國外是非常迅速的。國內關於水下滑翔機研究的起步較晚,目前共有三家科研單位對此進行研究,分別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天津大學機器人與汽車技術研究所和浙江大學。
新聞鏈結
“蛟龍”號完成5次下潛返航
記者4日從“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獲悉,“蛟龍”號在順利完成本次海試全部實驗任務後啟程返航,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預計8月17至18日間抵達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
“蛟龍”號本次海試共進行了5次下潛,下潛深度分別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期間獲得了大量的視像資料和近底微地形地貌測量數據,檢驗了潛水器在大深度環境下的各項功能指標與作業性能。
7月21日,潛水器在位於東太平洋國際海域的E3區實施了第一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4027米,初步驗證了經過技術改進後的潛水器水下性能,為隨後衝擊5000米深度奠定了基礎。
7月26日,潛水器在E3區開展了第二次下潛試驗,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關,最大下潛深度達5057米,並在水下完成了多次坐底,開展了水下照相和攝像。
7月28日,潛水器在位於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的E2試驗海區進行了第三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5188米。潛水器坐底作業時間長達210分鐘,共進行了海底照相、攝像、地形地貌測量及取樣等作業,獲取了近底精細地形資料。
7月30日和8月1日,到達中國大洋協會勘探合同區E1區後,潛水器分別進行了第四、五次下潛任務,開展了生物、微生物、沉積物、多金屬結核取樣,兩次在海底成功布放標誌物,進一步驗證了潛水器在大深度條件下的作業性能和穩定性。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