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近兩年來,海上漏油事故不斷發生,去年的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和大連石油泄漏事件的陰影還未褪去,位於渤海的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又漏了。在這些事件中,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是——我們難以獲得真相。何時發生的泄漏?泄漏的總量是多少?損失幾何?賠償金怎麼算?也許,問題的答案只掌握在肇事方和監管方手裏,不過至少,我們可以討論討論,石油洩露了之後,怎樣補救最有效?

  不管是油輪失事,還是海上油田洩露,每一次重大溢油事故對海洋造成的污染後果都是難以估量的。

  原油洩露至海洋後,油膜覆蓋在海面上,使海洋與大氣的氣體交換減弱,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對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形成破壞;同時,石油污染物會干擾生物的攝食、繁殖、生長、行為和生物的趨化性等能力。此外,石油本身還是致癌、致突變物質。

  【上圖:注視著被石油污染的家園,一隻黑腳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 )似乎在望洋興嘆。下圖:一隻小螃蟹在濃黑的油污中掙扎。圖片來自WWF和BBC】

  而當海上漏油事故這樣的生態災難發生後,對洩露石油的處理將成為棘手的麻煩,艱巨的清污工作就此展開。

  【大連漏油事故後被污染的海濱浴場,稻草墊被用來吸收油污。圖片來自Greenpeace】

  【大連漏油事故後,在缺乏基本防護設備的情況下,漁民們用桶打撈石油。圖片來自ntdtv】

  在大連漏油事故後的清污工作中,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手段表現出非常有效的效果。但代價同樣高昂,清污的漁民和工人缺乏基本防護設備,長時間暴露在含有有毒化學物質(包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多環芳烴),健康狀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油漏了,怎麼辦!

  難道説,除了稻草墊,除了人工撈油和裝桶,就沒有技術含量更高的油污清理方法嗎?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局2010年發佈的《海上漏油事故應急指南》(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se Strategies:A Guide for Spill Response Planning in Marine Environments),海上漏油事故發生後,應該在綜合如下幾個方面的具體情況採取應對措施:應該根據漏油的種類、地點、方式、泄漏規模、軌跡、持續時間以及近期的天氣情況幾個方面的具體情況採取應對措施,同時還要考慮到漏油事件影響的環境範圍及影響程度。

  在以上幾方面中,漏油事故持續時間的長短,對補救措施的選擇至關重要,基於此,美國國家海洋局提出了如下的應對方案。在漏油事故的初期,應對措施應集中于對泄漏源的處理與對漏油的回收,此後應採取措施減緩漏油的擴散,而當漏油抵達海岸線後,精力就該集中于對海岸線漏油的清理。

【美國海洋局根據漏油事故持續時間的長短,提出的應對方案。】

  可見,漏油事故的處理措施還是比較複雜的。接下來,就重點挑出在墨西哥灣、大連以及渤海漏油事故中曝光率最高的圍油法、分散劑法以及生物分解法,作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個領域的代表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二吧!

圍油法

  簡單來説,圍油法就是用圍欄將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圈起來,在防止其擴散的同時,使用船隻牽引,將其聚攏,方便下一步的漏油回收再利用。自渤海灣油田在6月發生洩露以來,通過拖船拖曳圍油欄清理漏油的圍油作業已持續至少20天。

【渤海海域附近,負責清理工作的船隻在進行圍油作業。圖片來自guilinlife】

  圍油法適用範圍很廣,但受天氣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能見度過低以及其他不佳氣象條件都會限制除油工作的順利進行。不過,圍油法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除油作業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二次影響。

分散劑法

  分散劑法是海上漏油事故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降低油/水的見面張力,借助海浪的力量,在海水波動與湍流的作用下,將成片的漏油分散成小顆粒,稀釋于整個水體中。

【分散劑法處理洩露石油的作用原理。圖片來自NOAA】


  分散劑法的優勢是能夠快速的將聚集在水面的漏油稀釋在水體中,降低大量漏油對生物造成的危害,尤其是海鳥與海洋哺乳動物,但分散劑本身有毒,可能對海洋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降解法

【我是賣萌的嗜油微生物。圖片來自Sciencetech】

  簡單來説,生物降解法的目標就是提高海洋中微生物對石油烴類物質的分解速率。分解速率主要有三個限制因素:1.嗜油微生物的數量;2. 氮、磷營養物質的供給;3.對好氧石油分解菌的氧氣供給。

  基於上述因素,生物降解法的具體操作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利用海洋中本身就存在的嗜油微生物,供以營養物質與氧氣;另一種途徑是,在營養物質與氧氣富足的條件下,向海中投入大量的嗜油微生物。大連漏油事故發生後,超過23萬噸嗜油微生物製劑被投入至海洋,幫助處理洩露的石油。而在去年8月,即墨西哥灣石油洩露事故的4個月後,據《科學》(Science)雜誌報道,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在墨西哥灣超過1000米得深海處發現一種新的嗜油菌,這種微生物分解石油的速度令人震驚。

  【左圖:墨西哥灣石油洩露事故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採得的一份深海石油樣本中,紅圈中的棒狀菌正在分解原油滴。右圖:這種新發現的嗜油菌是一種來自深海(1099米至1219 米)的γ-變形菌,外形呈棒狀,和典型的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細菌一樣。它和嗜冷油螺旋菌屬的石油烴厭氧降解菌(比如Oleispira antarctica)的親緣關係很近。圖片來自Technologyreview和Science】

  相對於只能處理浮于海面漏油的清污措施,生物降解法能處理深海中的漏油,而且其副作用也比分散劑等化學方法小。

  但是生物降解法也非沒有缺陷,噬油微生物降解石油耗時長,僅善於處理厚度較薄的油層。同時,往水體中投入大量營養物質可能會對部分海洋生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能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在實際的漏油事故中,所採取的補救措施一般會將物理、化學、生物三種方法綜合,從而達到最佳的清污效果。但現今無法避免的是,漏油事故一旦發生,其所帶來的危害與損失仍然是嚴重、長期、難以預見的。因此與考慮漏油事故後的補救措施相比,更重要的是防範于未然!

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留下了深海中的“珊瑚墓地”,大連漏油事故中人們徒手撈油的圖片也曾觸目驚心,渤海漏油事故後的圍油工作仍在繼續。也許,這次漏油事故很快就會被人們遺忘,但對海洋裏的生物和周邊海域的漁民來説,他們的冬天,開始了。

  參考資料:

[1]wikipedia:Oil spill
[2]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se Strategies:A Guide for Spill Response Planning in Marine Environments
[3]How Fast Can Microbes Clean Up the Gulf Oil Spill?
[4]Advances in Oil Spill Cleanup Lag Since Valdez
[5]大連石油泄漏事故調查初步結果和建議(綠色和平組織)
[6]Hazenl et.,al. Deep-Sea Oil Plume Enriches Indigenous Oil-Degrading Bacteriascience. 2010(330):204-208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海上漏油?趕緊補救去! 1 近兩年來,海上漏油事故不斷發生,去年的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和大連石油泄漏事件的陰影還未褪去,位於渤海的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又漏了。在這些事件中,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是——我們難以獲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