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西班牙Gemasolar太陽能光熱電站

  太陽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技術,但由於地理位置、氣候、並網等因素的影響,規模化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緩慢,建成的絕大多數電站亦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局。眼見太陽無私奉獻給人類的光和熱就這麼被白白浪費,不少人不由得埋怨起現在的太陽能技術“白天不懂夜的黑”。但常言道,辦法總比問題多,日前來自圖雷索爾能源公司(Torresol Energy)的一則消息就讓我們看到了些許曙光。

  2650面鏡子組成的“陽光牧場”

  7月初,圖雷索爾能源公司對外宣佈,其在西班牙南部塞維利亞建造的太陽能光熱電站順利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試運行,並成功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供電,從而成為世界首個能夠全天候供電的商業化太陽能電站。

  這座可夜間發電的太陽能電站名為Gemasolar,在始建之初就贏得了不少媒體的關注。除了“可夜間發電”這個引人矚目特點外,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所擁有的2650面定日鏡和185公頃(1.85平方公里)的佔地面積。試想一下,在200多個足球場大的土地上,將數千面巨大的鏡子按同心圓狀依次排開,那是何等的壯觀。這些定日鏡安裝有光線跟蹤系統,能像向日葵一樣跟隨太陽移動,將95%的太陽輻射匯聚到位於中心的巨型集熱裝置上。

  據圖雷索爾能源公司估計,該電站的年發電量可達110吉瓦時,能滿足2.5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可達3萬噸。稱其為一個收穫陽光的牧場一點也不為過。

  24小時不停歇的“光明使者”

  這個“陽光牧場”又是如何在夜間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呢?

  奧妙源於這些同心圓圓心中那個像高塔一樣的集熱裝置,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巨大的鐵罐,裏面盛放著許多用來吸收並存儲熱量的熔鹽。在太陽輻射的加熱下,這些鐵罐中的熔鹽溫度可達到500多攝氏度。高溫産生的高壓蒸汽驅動發電機運行從而産生電力,經由附近的變電站變壓後進入電網。

  與槽式聚光技術相比,這種系統能産生更高的溫度,提供更多的高壓蒸汽,從而能使發電效率獲得大幅提升。與晶硅太陽能發電系統相比,其特點在於由陽光産生的能量更易存儲,因此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此外,該系統另一個顯著優勢在於,它能與使用傳統渦輪發電機的發電站實現無縫結合,幾乎不需要什麼改造成本。

  圖雷索爾能源公司稱,在夜間或沒有陽光的情況下,新電站儲存在熔鹽罐裏的熱量也能持續發電長達15小時。而Gemasolar發電站所在的西班牙南部陽光充足,這意味著在包括夜間的絕大多數時間裏該電站都將能夠正常運行。研究人員根據往年的氣候資料估計,每年它至少可以發電270天,與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相比,該成績已十分理想。

  圖雷索爾能源公司産品部總監蒂亞戈-拉米雷斯説,Gemasolar發電站5月底剛剛開始商業運行,由於恰逢較好的天氣狀況,在6月的最後一週實現了滿負荷運轉,從而使得電站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電力。隨著夏季的到來,他們希望該電站向電網供電的時間平均每天可以達到20小時。

  可再生能源的又一個“希望之星”

  外電報道稱,讓太陽能發電站的可靠性與傳統化石燃料發電廠相媲美,將是推動太陽能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前,夜間無法運作、電力不易存儲和並網成本高一直是制約規模化太陽能發電的最大瓶頸。除了能在陰天和夜晚不間斷供電外,Gemasolar發電站的存儲能力使其能夠順利併入電網,緩解用電高峰的需求,該電站是太陽能技術邁出的重要一步。

  圖雷索爾能源公司董事長恩瑞康森德高特表示,Gemasolar發電站是太陽能發電行業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為其他採用熔鹽蓄熱技術的發電站指明了道路。事實證明熔鹽蓄熱系統高效可靠,能大幅降低太陽能發電站的成本,改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尷尬處境。

  圖雷索爾能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阿聯酋馬斯達爾能源公司和西班牙工程建築公司SENER的合資公司。該公司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建造太陽能光熱電站。Gemasolar發電站的建設歷時兩年,是其旗下的旗艦發電站,該項目目前已獲得多家歐洲金融機構總額高達1.71億歐元的投資和西班牙政府為期25年的電價補貼。

  西班牙被譽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根據2009年的數據,其可再生能源佔能源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12%,並有望在2020年達到20%。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西班牙建造首個夜間能發電的太陽能光熱電站 1 太陽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技術,但由於地理位置、氣候、並網等因素的影響,規模化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緩慢,建成的絕大多數電站亦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