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昨日,在蟠桃宮廟會上,一位老人在聆聽叫賣大王臧鴻(右)的京味兒叫賣。本報記者 孫純霞 攝

  東便門

  本報訊(記者張偉峰)昨日,蟠桃宮廟會在明城墻遺址公園舉行,吸引數千市民前來趕熱鬧。本屆廟會持續到今天下午,除了武術和小車會等民俗表演,還有國家級非遺手工藝品展售及驢打滾等“清明小吃十三絕”。該廟會起源於清代,上世紀六十年代停辦,2007年原址“開市”。

  老人逛廟會尋童年記憶

  練武術,吹糖人,做絹花,京味吆喝……昨日上午,第五屆蟠桃宮廟會剛開市,身穿對襟布褂的八旬老人楊長和便吆喝起來。“哎,葫蘆,冰糖,冰糖葫蘆賣吔!……老爺子手搖撥浪鼓,拉著長音表演叫賣。許多遊人放下挑選的商品,圍著老爺子聽他吆喝。

  楊長和説,他12歲開始做小買賣。豌豆、麻花都賣過。當時,賣貨不在市場裏,而是挎著籃子到衚同裏轉悠。所以,吆喝得好才能吸引居民出來買。

  “老北京味又回來了。”69歲的韓大爺説,他家原來在崇文區幸福大街,現住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得知要舉行蟠桃宮廟會,他特地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看熱鬧。

  在商品攤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絹花,形象逼真,1元一朵的價格吸引眾多遊客購買。

  蟠桃宮因修立交橋被拆除

  據了解,蟠桃宮廟會起源於明代,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停辦。一九八七年因修築東便門立交橋,由於蟠桃宮位於主橋道上因此被全部拆除。花市街道的工作人員説,為了恢復當地的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生活,于2007年恢復了蟠桃宮廟會。

  北京文史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稱,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文化被邊緣了,但是通過恢復舉辦廟會等形式,能讓歷史得到延續,增加老百姓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蟠桃宮廟會

  在東城區明城墻遺址,曾有一座建於清代的蟠桃宮,廟內供奉著王母娘娘。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老百姓會在這一天燒香膜拜,以求多子多福。此後,每年三月三蟠桃宮周邊便辦起廟會。逛蟠桃宮廟會是舊時北京人過“三月三”的習俗。約在上世紀60年代,蟠桃宮廟會停辦,于2007年在舊址重新“開市”。

  ■ 講述

  當年廟會攤兒

  排到崇文門

  昨日,86歲的楊德山老人來到蟠桃宮廟會看熱鬧。當聽到傳統的叫賣聲時,老爺子情不自禁地哼起幾句,“糖葫蘆來,……”

  楊德山説,他家就住在附近,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他小時候就愛逛蟠桃宮廟會。“那會兒可熱鬧了。”楊德山回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情景,當時蟠桃宮就在東便門角樓附近,蟠桃宮廟會舉辦時各種攤位一直從東便門角樓排到崇文門。滷煮小腸,燒餅,麻花,艾窩窩等上百種小吃應有盡有,光豌豆黃就有10多種做法。人們可以一邊逛一邊吃,還能看跑馬戲、摔跤、雜耍等絕活兒,孩子們還可以帶個風箏在空地上放。那個年代,商品奇缺,人們只有在廟會上才能買到一些在商店裏買不到的食品和小百貨。

  楊德山稱,當時蟠桃宮廟會一連舉行5天,但在1960年前後就停辦了。

  “呵呵,聽了京味吆喝,我找到了當年的感覺。”楊德山老人憑藉著他7歲時就開始遛衚同賣小吃的“功底”,也現場和叫賣傳承藝人一起吆喝開了。


 

視頻集>>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