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節氣解釋: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天氣特徵: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説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 · 節氣養生

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説,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立春 · 節氣美食
立春 · 民間習俗

遊春(探春、遊行)

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叫探春)。

民間互相饋送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送春牛,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咬春

立春這一日,漢族民間講究要買個蘿蔔來吃,叫做咬春。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講究時令吃食,立春這天要吃春餅,吃春餅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盤的。

貼春字畫

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

種迎春花

迎春花,是春天花期很早的植物,它是北方春天能看到的第一種花色艷麗的開花植物。迎春花對溫度很敏感,只要溫度開始緩慢上升的時候,它真的仿佛知曉春一樣,褐色的花芽便開始吐露出紅色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