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入萬花之王的世界,傾聽牡丹的心語,品味中國人與牡丹相互依偎,世代延續的款款深情。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描繪了才子曹植和甄妃遙遠的愛情故事,這是牡丹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繪畫作品中,這第一次的亮相,距今已有1600年。
1300年前的大唐,滿載而歸的日本遣唐使將盛世之花牡丹作為珍寶帶回京都奈良,從此,牡丹在日本生根繁衍。如今,牡丹已開遍日本,其盛名,比肩櫻花。
相傳武則天曾詔令百花冬季盛開,唯獨牡丹,未向女皇俯首綻放,於是“武皇怒貶牡丹”流傳至今。
公元18世紀,英國植物獵人四處蒐羅世界珍稀植物,在廣州花市,他們第一次見到這朵美麗的東方之花。之後中國牡丹被大量引進,開啟了在另一個大陸的傳奇。那時一株牡丹的價值,相當於一個普通法國文員全年的收入。
4月8日到4月11日,《牡丹》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的《魅力紀錄》欄目播出。4月7日,13:30至17:30,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4集連播。
牡丹其實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透過牡丹這一單一的文化現象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文化的整體面貌。
牡丹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現實的牡丹,以及牡丹背後的中華文化,是本片的著眼點。更重要的則是,由牡丹延伸出的中國人的生活和故事。
對大多數人來説,昨天的時尚都很難記起,更不要説曾經的傳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有這樣一個傳統的文化元素,它歷經千年變遷,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命之中。無論不同的民族文化,還是各異的生活習慣,牡丹總是或多或少的出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精神世界,無論熟知亦或陌生,每個中國人的一生,都會和牡丹有過邂逅和交集。當這些生活的片段或是文化的留痕展現在觀眾面前時,人們的心中就會升騰起這朵叫做牡丹的國民之花。
這是一場隱匿在兩千多年曆史中的神秘爭戰,今天,人們仍無法知曉其中的答案。直到唐代以前,牡丹還只是一種平凡的花,在荒山野嶺、田間地角,默默無聞地搖曳在春天百花爭艷的繁盛中。唐代以後,似乎一夜之間,牡丹登上尊貴的殿堂,成為首領群芳的萬花之王。從《詩經》中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到唐代以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花王,將近一千年時間裏,牡丹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它又是怎樣影響中國人,讓人們把它從山野帶到自己的身邊呢?
這是一段人類追逐、改造並吟嘆牡丹的歷史,更是一場花的盛宴,充滿了一個個有關人與花、人與人愛恨情仇的傳奇故事。當牡丹從山野走入庭院,進入大眾的生活視野,這朵野性之花,從此開始了被人類不斷改變的歷程。人類試圖按照自己的審美與物欲,為牡丹花賦予了爭奇鬥艷般的表徵,然而,繁花似錦的背後,卻是人們追逐花開富貴的競賽,而更不為人知的是,力求花大重瓣,發展牡丹栽培科技的同時,也伴隨了對牡丹本性的異化。
牡丹在唐開元年間東渡日本,十八世紀移植歐洲,今天,它已經在全世界盛開。在歷史的沉浮之中,牡丹經歷過輝煌和失落。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留存在日本和歐美的牡丹種子再次被人繁育配種,花色品種繁多的牡丹掀起了世界種植牡丹的熱潮。之後,牡丹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的産業,進入到了全世界普通大眾的生活之中。而作為牡丹原産地的中國,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艱難地發展起現代牡丹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