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海之南》主創人員秉承每集內容既是海南的又是中國的、同時又是唯一的拍攝理念,歷時三年深入海南腹地,挖掘那些構成海南稟賦的獨特元素,採用本土視角、人物故事結構、紀實風格的表達方式,運用高清雙機拍攝、水下攝像、航拍等綜合手段,從生態、美食、風物、民族、民俗、城市文明和海洋精神等方面,講述了一個詩意而神奇的海南。 海南,有著較為獨特的自然稟賦和相對獨立的文化演進路徑。它以自己數千年的人文創造,參與了中華文明的建構,是中國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以農耕文明為中心的歷史記載中,地處邊遠的海南極少得到關注。[更多]
1938年9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向世人宣告,海南島是除巴厘島、火奴魯魯以外的世界上第三個“天堂島”,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海南島是美的,但這種美又十分脆弱,需要每一個人用心呵護。未來,海南島還會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美麗的地方嗎?
海南島,因生産沉香而被稱為香島。從香島出發經香江到香港,沉香走進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是文人雅士善男信女心靈的寄託,是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一縷不息的香火。一千多年來,海南沉香的跌宕命運啟示著我們,今天的人們必須建構起對得起祖宗與子孫的生態資源管理制度。
海南黃花梨珍稀罕有,因木質的細密花紋的絢爛,從深山一路走進故宮皇帝的書房,成為中國人家居日用最上乘的首選材質。儒家文化的熏陶正是從花梨打造的傢俱樣式中完成了人的教化。海南花梨的珍貴稀有,在今天成為瘋狂的財富傳奇,而我們在重建心靈與價值觀念的的時候,卻失去了自然最珍貴的饋贈。
海南有兩個落寞的群體,一個是山上的黎族,另一個是海上的疍民。作為海南最早的居民,黎族在歷史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著輝煌的歷史。在時代變遷中,疍民走向了從此岸到彼岸的不歸路,海洋與陸地,他們何去何從?
長期以來漁民和黎苗山民們的生産方式潛移默化著海南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白切白灼為特點的樸素的美食文化。海南美食是天地精華的自然饋贈,它是鍋碗瓢盆之間的生活滋味和文化鄉愁。在海南人的心目中,公期,是遠比春節更為狂歡的節日,是餐桌上海南鄉土社會秩序建構的重要紐帶,延續著海南移民社會自我凝聚的地緣文化模式。
從殖民開埠的水城,民國初年的騎樓,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房地産泡沫,折射了海口這座大島城市文明之路的沉重與坎坷。當南洋文化的優雅和建省初期的野蠻生長沉入歷史的煙塵後,海口依然延續著它原本的自由氣息與慢生活的節奏,這使海口至今正經歷著艱難地復蘇。
“那裏有錢賺,就把船開到哪去”。三沙,是潭門漁民生計生活的搖籃,潭門人叫它祖宗海。三個木帆船時代潭門老船長的命運,無不與遙遠的三沙聯絡在一起,與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海疆聯絡在一起。潭門漁民九死一生的冒險,是中國本土海洋文明的傑出代表,而這種精神,卻為漫長的“正史”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