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用人文視角講述真實的故事
紀錄片《塔裏木河》究竟要表達什麼,是節目團隊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和梳理,節目組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表達,“那就是我們要拍攝在塔裏木河流域生活的老百姓,拍攝他們的生活故事。”《塔裏木河》分集導演王剛如是説。
《塔裏木河》總導演謝君文表示,29年後,當節目組重新拿起攝像機,將鏡頭對準這條流域的時候,想展示的不僅僅是新疆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的奇觀和個人生命成長的軌跡。更想發現和記錄的是家國情懷。“呈現事實,拒絕教化,在《塔裏木河》的創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尊敬事實,感悟生命,捕捉細節,講好故事。”
過去新疆臺的紀錄片,多是關於自然景觀題材,但這次《塔裏木河》轉向了人文題材,這是節目的一大變化。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表示,新疆有著非常獨特的人文地貌和歷史景觀,這些都為紀錄片拍攝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在以後的發展中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節目在人文地理的背景下,用紀錄片去觸摸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情感,讓紀錄片進入到當代。但總體而言,《塔裏木河》還停留在一個地域文化的程度,“假如再把視野再往上提一點,或許會讓這個片子有跨越不同文化,跨越不同地區的一種可能。最終,人和人溝通是靠命運和情感,而不是靠一些簡單的奇觀。唯有把那些作為背景把人物提到前臺,才可能真正去溝通各種文化,打通地域,讓紀錄片真正走進心裏”。
真實記錄是紀錄片的靈魂與核心,故事化敘事是紀錄片講好故事的關鍵。紀錄片《塔裏木河》由兩條主線貫穿,一條為地理線——塔裏木河流的源頭到尾閭,包括四源一幹的發端、流向、特點等等;另一條為故事線——塔裏木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故事構成了全篇另一條主線。兩條線索共同串聯起十六集紀錄片中的幾十個故事。
《塔裏木河》總撰稿張海龍表示,影像是節目的骨肉,而撰稿、解説應該成為節目中最具精氣神的東西,“引領大家去看這條河,但是又要超越這條河,這個可能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