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查獲的制藥生産線
專攻膠囊型假藥,膠囊裏裝著鋸末、麵粉和粗糠,外包裝倣冒正規藥品,涉及假冒全國130家正規藥廠,涉及210個産品標示、197個國藥“Z”字批號,涉案金額達千萬元。
荊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這起公安部部督案件。目前,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其中已移送檢察機關起訴11人。據了解,該案係我省藥監部門成立以來,警方破獲的最大假藥案,目前已入選全國十大藥監案件。
打工仔網購到假藥
2010年6月19日,荊州外來務工人員李先生來到該市宇鑫物流公司,提取了妻子從網站上訂購的標價4380元的藥品。
李先生發現,這460盒藥品外包裝上沒有生産日期和批號。李先生立即向荊州市藥監局舉報,希望鑒定藥品的真偽。
這批藥品共涉及七家藥廠,七個品種,均為國藥準字號藥品。藥監局與廠家聯絡發現,除一家有與此相關的批號外(但外包裝不同),其餘六家均沒有與此相對應的産品批號。後經荊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鑒定,結果均為假藥。
藥監人員還發現,除藥品外還有大量蓋有各大藥廠行政公章的空白委託書、送貨單、資質證明材料,隨貨而來的三張增值稅發票都是相同的一個代碼,屬地湖北的增值稅發票蓋的卻是“北京天龍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公章(後經國稅局鑒定為假發票)。
荊州市藥監局察覺案情重大,于當年7月19日正式將該案移交給荊州市公安局。
制假網絡遍全國
接案後,荊州警方立即展開調查。通過互聯網上搜索出供貨企業的網頁,並與一操天門口音的婦女楊某取得聯絡,並根據報案人提供的銀行賬號發現,從當年2月至7月,該賬號共收到外地匯款56筆,累計金額近十萬元。
根據初查情況,警方認為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制假案件,其後必有一龐大的制假網絡團夥。8月下旬,荊州警方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30人偵破專班。
經進一步調查發現,楊某的真名叫胡某,47歲、天門幹驛鎮人。丈夫魯某已于當年5月因生産、銷售假藥被捕。胡某在丈夫被抓後不思悔改,在互聯網上大肆刊登虛假的藥品廣告,冒用批號,雇用其弟、弟媳,用從外地和其他制假者購買的原材料,在仙桃市沙嘴區一民房內進行假藥生産。
通過對胡某的偵查,警方還確定了在我省境內的另外3個制售假藥團夥。
2010年9月至今,荊州警方組織了數百警力,在湖北和陜西兩省抓獲了23名嫌犯,收繳了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假藥。經審訊,荊州警方共得到500多條假藥線索,線索涉及28個省市自治區。
“流水線”式犯罪
警方查明,這4個團夥一方面購置了各種制假設備,分別在仙桃、天門、荊州設立6個制假窩點;一方面請專人從事互聯網上虛假網頁的製作,在北京、西安、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網絡公司均設有服務器。“一種假藥的産生,通過了多個團夥之間的配合。”辦案民警介紹,4個團夥的生産設備、PVC硬板及空心膠囊均出自浙江,假藥包裝、偽造的生産許可證、假公章、假發票及宣傳單均出自於陜西,這些團夥一直保持這一合作關係。
警方舉例説,在沙市制假的蔡某,就是從西安的高某處購進半成品膠囊、丸子,在河南漯河購買PVC硬板,在咸陽市一家印刷廠購進假藥包裝,一家印刷廠購買鋁箔扣,最後再加工生産成近20個品種的藥品,銷往齊齊哈爾等近10個城市20余家醫藥公司及藥店。
不簡單的假膠囊
警方介紹,僅就省內的這4個團夥而言,生産銷售假藥的犯罪主體呈現集團化趨勢,帶有明顯的家族性和地域化特點。本案已到案的20名犯罪嫌疑人祖籍大部分為天門,各團夥成員均由親戚組成,大多單線聯絡,反偵查能力較強。
本案的犯罪嫌疑人生産銷售假藥的整個流程有明確分工,各環節都由不同的人員和地區完成,銷售者又通過互聯網將假藥銷往全國各地,其購買者又分為批發者和零售者,最終才落入消費者手中。
此外,目前到案的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使用假名進行犯罪活動;推銷假藥的主要手段以互聯網為載體,拒絕消費者上門購買藥品,銷售者和購買者之間根本沒有見過面,核實身份難。
荊州警方負責人表示,此案已被公安部列為部督案件,目前偵破的案情僅揭開了這個龐大犯罪網絡中的冰山一角,警方將按照省公安廳打擊網絡犯罪的要求,力爭將此案辦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精品案件。
責編:許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