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小兒退燒藥“尼美舒利”存在巨大不良反應風險,有上千例不良反應並引起小兒致死的消息引起家長廣泛關注,昨日國家藥監局表示正在對該藥的風險進行論證。藥監局有專家表示該藥的不良反應並非來自藥物本身,而是使用不當。
關於“尼美舒利”藥品安全問題央視已于去年11月報道。一則過去近3個月的新聞,突然被廣大媒體關注,重新解讀,並將矛頭直指“瑞芝清”,稱其為“奪命退燒藥”,一時之間成為輿論焦點。而該藥品的生産商康芝藥業認為,此次一則“冷新聞”的熱炒,是跨國企業強生幕後策劃。
和這家企業不一樣,筆者感興趣的不是這則“冷新聞”的熱炒。筆者感到吊詭的是,為什麼國家藥監局現在才表示正在對該藥的風險進行論證,那央視報道之初,該局又在幹什麼。如果該局在發軔之始就立刻行動,又何來今日的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人吃的是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對藥品的需求也就不言而喻。而俗話説,“是藥三分毒。”藥品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是一種特殊的産品。因此,對這種産品的監管本來就應該更加嚴格。事關人命,有關部門是否應該更加盡心些,儘量能夠發于幽微,而不必非要等到出現了非常情況,才來一聲“正在論證”。
而藥品市場的亂象不只於此。“尼美舒利”由於藥性強烈,價格便宜,成為國産兒童退熱藥主力,但卻有一些安全隱患。國家藥品評價中心組織過尼美舒利不良反應專家會議,專家建議不作為呼吸道感染的一線退熱藥物,2歲以下最好不用。本該慎重使用的藥品,報道稱在藥店可以隨手購買無需憑處方。
看來,藥店和作為藥店的工作人員,其對藥品的安全認識還不夠。從另一個方面來説,他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銷售藥品不能只是為了贏利,還要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任。同樣對於藥店這樣的違規行為,有關部門的監管也應該重視起來。
就算是合格藥品的治療作用,也是在其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如果藥品市場監管不力,違規銷售行為叢生,那麼許多藥品就會變成毒藥,嚴重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筆者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起來,不要讓藥品市場的亂象,變成了消費者的奪命禍根。
責編:許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