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商: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向錢看”這種不可取的心態正在逐步代替“向前看”,很多食品生産商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置消費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于不顧,在鉅額的利益面前泯滅了良知。另外,隨著人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於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許多企業為保持市場的佔有率,乘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為公眾的健康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監管部門:有法不依 執法不嚴
      由於我國食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分佈散,規模化、組織化和規範化的水平較低,的確為食品的監管造成了很大難度。但是,我國監管體系本身存在的漏洞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近來,我們發現食品監管部門頻頻出現“馬後炮”,似乎他們已經習慣了“權威媒體揭露、相關領導表態、幾個部門突擊、若干人員服罪、過段時間冷卻”的五段式套路。
消費者:過度依賴品牌 食品安全知識匱乏
      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知識的匱乏,也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消費者品牌意識過重,大多數人在購買食品時更願意選擇大型企業的産品。許多消費者認為,市場具有淘汰機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的企業必定是可以信任的。
全文閱讀


銳評:食鏈背後的人鏈危機

      每個人的食品都是或者至少部分由他人提供,食品供應鏈背後,真正讓人不安的其實是“人鏈”,是人際之間的糾結。食品把人連接在一起,人們卻因食品而彼此猜疑。
      比起北京豬肉毀掉了巴西雨林這種有點遙遠的飲食倫理問題,《Fast Company》雜誌的“蝴蝶效應”這個欄目名稱更能準確反映現實,這個詞彙無比準確地描述了構建於高度複雜分工之上的現代社會的特點。
      那麼,在分工高度複雜的今天,能冀望一個封閉的食品供應鏈嗎?
全文閱讀

微博互動 更多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