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關於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的彙報

 

CCTV.com  2011年09月29日 16: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財新網  
[內容速覽]  特高壓輸電 高壓直流 電網發展 直流工程 壓礦 輸電方式 電氣距離 電網建設 電力外送 電煤供應

  國家電網公司認真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研究了我國能源和電力發展有關問題,組織制訂了國家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工作中,我們深切地感到: “十二五”期間加快特高壓電網發展,對於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構建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非常關鍵。現將有關認識和建議彙報如下:

  一、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已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十一五”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底,全國電力裝機達到9.6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達到4.19萬億千瓦時。“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能源和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預計到2015年,全國電力裝機、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14.4億千瓦和6.1萬億千瓦時,比2010年增加4.8億千瓦和2萬億千瓦時。要滿足這樣大規模的電力需求,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電力發展方式關係到能源發展的全局。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發展以分省(區)自我平衡為主,哪需要電就在哪建電廠,大部分火電廠建在了東部地區。這在經濟規模小、能源消耗少的情況下,基本能夠適應各地區發展需要。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電力需求和能源消費規模越來越大,這種就地平衡的發展方式積累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經到了難以為繼、必須儘快解決的時候。

  能源配置方式不合理,使我國能源開發利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得不到保障。2009年,我國原煤産量30億噸,其中通過鐵路、公路從煤炭産地跨省跨區外運規模分別達到17.5億噸和5.1億噸,為總産量的58%和17%。這種遠距離、大規模、多環節的輸煤方式導致煤電運緊張局面反復出現,電煤價格不斷攀升,缺煤停機情況頻繁發生,能源供需難以平衡。如西部、北部地區電煤價格為170—400元/噸標準煤,將煤炭從當地裝車,經過公路、鐵路運輸到秦皇島港,再通過海運、公路運輸到華東地區,電煤價格增至800—1300元/噸標準煤,每度電僅燃料成本就達到0.3元左右,導致發電企業經營困難甚至虧損。目前,內蒙古約1億噸煤炭通過公路運輸,其中約7000萬噸通過京藏高速公路外運,今年已多次造成呼和浩特至北京段嚴重擁堵,甚至出現9000余輛車、持續45小時、長達120多公里的大堵車。汽車運煤是用高級能源換取低級能源,在我國石油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大量依靠公路輸煤很不經濟。

  電力發展佈局不合理,使我國環境污染和土地緊張矛盾日益突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大,是我國的主要用電負荷中心,用電需求佔全國的55%。該地區能源資源嚴重匱乏,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步枯竭,電力和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目前,東部地區火電裝機已達到3.2億千瓦,長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發電廠,南京到鎮江段電廠平均間隔僅10公里。東部地區單位國土面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西部地區的5.2倍,燃煤電廠單位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經濟損失是西部地區的4.5倍。長三角地區每平方公里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4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未來10年東部新增負荷如果通過就地建設電廠平衡,將佔用土地約1.3萬公頃,每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150萬噸,産生灰渣1.2億噸。繼續在東部地區大規模建設燃煤電廠,電煤供應將難以保證。即使能運來煤,發電成本也無法承受;即使能發電,生態環境也不堪重負。所以,如果不儘快佈局和實施從區外送電,東部地區電力平衡將沒有出路。

  因此,以省(區)為主、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不安全、不經濟、不可持續,需要走全國範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的路子。而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是轉變電力發展方式的關鍵所在。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能源運輸體系,需要輸煤輸電並舉、加快發展輸電

  輸煤、輸電都是能源輸送的重要方式,兩者各具優勢,可以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構建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輸煤和輸電需要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合理佈局。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長期以來能源配置主要依靠輸煤,輸電的比重明顯偏低。目前“三西’’(山西、陜西、蒙西)地區煤炭輸出與電力輸出的比例為20:1(將跨區跨省的輸電量折算成煤炭),華東地區煤炭輸入與電力輸入的比例為48:1,華中地區煤炭輸入與電力輸入的比例為13:1。電網的輸電優勢非常明顯,但目前輸電的作用還遠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能源辦等機構的研究表明,通過特高壓從“三西”地區向東中部地區輸電,在經濟性、生態環境影響、佔地等方面都優於輸煤,建議輸煤輸電並舉,加快發展輸電。

  對輸煤、輸電問題目前還存在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應該“遠輸煤、近輸電”,還有的認為“輸煤比輸電經濟”。關於“遠輸煤、近輸電”的説法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煤炭價格、運輸成本相對較低,並由國家核定;而電網規模較小、結構薄弱,電壓等級僅為220千伏,輸電能力不足。但經過4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隨著特高壓的成功與發展,電網結構和輸送能力大為增強,輸電距離大大延長,輸電損耗明顯降低,輸電成本大幅下降,輸電的優越性越來越突出,而這期間輸煤成本卻在大幅提高,輸煤、輸電比較的邊界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有的説法已不再成立。

  電網的輸電效益不僅僅體現在單條線路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網絡的規模效應和綜合效益上。簡單地進行鐵路單軌、電網單線的比較,不具科學性。從實際情況看,輸煤方式從煤礦到最終用戶經過鐵路、港口、海運、公路等,運輸環節多、裝卸過程複雜。而輸電方式能夠將電能直接從坑口電廠一次配置到最終用戶,沒有中間環節,效率高、成本低。此外,輸電線路下的土地仍可以作為農田等進行利用,輸電鐵塔也僅是塔基部分需要佔用土地,每公里輸電線路佔地約40平方米,而每公里鐵路佔地為6萬平方米。

  我們認為,輸煤與輸電的比較,應當放到國家能源安全、能源佈局、節能減排,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慮,應當從推動能源集約高效開發和利用出發,綜合評價從煤炭開採、運輸到終端消費全過程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隨著我國能源開發重點的西移和北移,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距離一般都在1000——3000公里甚至更遠,規劃建設的大型煤電、水電基地的電力,以及大量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只有通過特高壓電網才能輸送到東中部地區。同時,我國在內蒙古等地區還有大量的褐煤資源,探明儲量約為2118億噸,褐煤易風化、自燃,熱值一般小于4200大卡/千克。此外,我國煤炭年産量的10%—15%為煤矸石,熱值一般小于1500大卡/千克,長期堆放會帶來壓礦、土地佔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褐煤和煤矸石熱值低,運輸很不經濟,只有就地發電並通過電網外送才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建設特高壓電網,有利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減輕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負擔,推動東中部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促進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因此,在“十二五”我國基本建成快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同時,更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以充分發揮輸煤、輸電的綜合協同優勢,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特高壓交流、直流示範工程取得全面成功,特高壓電網需要加快建設

  發展特高壓是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05年以來,在國家的統一組織下,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産學研聯合、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特高壓工作體系,依靠自主創新,全面開展了特高壓研究論證、科技攻關、規劃設計、設備研製和建設運行等工作。先後有包括30多位院士在內的30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國內外11家機構和組織參與了特高壓論證,召開了240多次重要專題論證會;國內主要電力科研、設計單位和9所大學參與了特高壓研究設計;500多家建設單位、10多萬人參加了特高壓工程建設;200多家設備廠商參與了設備研製和供貨。

  晉東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于2006年8月獲得國家核準,12月開工建設,2009年1月投入商業運行。到目前已連續安全運行750天,輸送能力達到了額定容量,經受了冰凍、雷擊、暴雨、大風、高溫等各種氣象條件的考驗,在大範圍配置能源資源、緩解華中地區電力緊張矛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南北之間的一條重要能源輸送通道。隨著第二組變壓器等設備的擴建,該線路的輸送能力將達到500萬千瓦。

  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範工程全長1907公里,輸送容量700萬千瓦(級),于2007年4月獲得國家核準,12月開工建設,2010年7月投入商業運行。到目前已連續安全運行202天,為世博會保電提供了重要保障。向家壩水電站建成後,每年可向上海輸送350億千瓦時清潔水電。

  特高壓交流、直流示範工程的成功建設和運行,全面驗證了特高壓的技術可行性、系統安全性、設備可靠性、工程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目前已獲得授權專利379項,發佈國家標準16項、企業標準135項,編制國際標準4項。特高壓交流電壓正式成為國際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專門成立了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國家電網公司。這些成果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製造能力,在世界電網科技領域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為“十二五”大規模建設特高壓電網創造了條件。同時,我國特高壓的成功,還帶動了世界特高壓技術的發展。目前,印度、巴西、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和推進特高壓輸電。

  特高壓交流、直流示範工程成功後,需要儘快建設特高壓電網。電網電壓等級越高、網架結構越強、規模越大,輸送和配置資源的能力就越強。經過工程實際驗證表明,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的輸送能力是500千伏線路的4—5倍;單位輸電容量的綜合損耗、走廊寬度、工程造價分別為常規500千伏輸電的33%、40%和73%。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的輸送能力是500千伏直流工程的2.5倍,單位輸送容量的綜合損耗、走廊寬度、工程造價分別僅為其39%、73%和72%。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東西時差大,南北季節性差別明顯,不同地區負荷特性、電源結構差異較大,建設特高壓電網,能夠實現跨流域水電互補、跨地區餘缺調劑、錯峰避峰、水火互濟、減少備用等顯著綜合效益。

  四、國家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根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立足於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優化電力結構佈局、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依託特高壓技術和最新科技成果,開展專題研究和科學論證,制訂了國家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開發晉陜寧蒙新等大型煤電基地,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電源規模達4億千瓦,2015年外送規模為1.5億千瓦;重點開發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流域大型水電站,2015年外送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重點開發東中部核電基地,2015年規模達到4592萬千瓦;重點開發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江蘇等多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2015年開發規模超過6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規模2015年將超過300萬千瓦。這些大型能源基地必須通過特高壓大電網實現電力大規模、遠距離外送和大範圍消納。

  我們認為應該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保障電力的長期穩定供應。 “十二五”期間,重點規劃建設“三華” (華北、華中、華東)特高壓交流骨幹網架,加快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特高壓交流發揮輸電和網絡功能,特高壓直流發揮遠距離輸電功能,交、直流並舉,相輔相成。計劃投資5000億元,到2015年建成“三縱三橫” (東縱:錫盟—南京,中縱:張北—南昌,西縱:蒙西—長沙;北橫:陜北—濰坊,中橫:靖邊——連雲港,南橫:雅安—上海)特高壓骨幹網架,同時建設13回跨區直流輸電工程,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

  “十二五”規劃實施後,國家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和運行經濟性都將顯著提高。一是保障“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總體滿足“十二五”2.7億千瓦新增負荷、1.6萬億千瓦時新增全社會用電量的需要;滿足大型能源基地電力外送的需要,跨區輸電規模達到2.5億千瓦,輸送電量1.15萬億千瓦時,佔東中部地區電力需求的30%。二是較好地解決煤電運緊張矛盾。 “三西”地區輸煤輸電的比例從目前的20:1提高到6:1,並能夠充分利用褐煤、洗中煤、煤矸石等資源。三是有利於平抑物價上漲、節省投資。大型煤電基地的電力通過特高壓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除去輸電環節的費用後,到網電價仍低於當地煤電平均上網電價0.06—0.13元/千瓦時。同時,發揮聯網效益,減少系統備用,節約裝機1500萬千瓦,節省電源投資560億元。四是促進節能減排。接納新增清潔能源1.45億千瓦,相當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5億噸。每年減少環境損失45億元。五是促進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帶動西部9省(區、市)“十二五”電力投資增加1.1萬億元,增加就業崗位50萬個。

  大電網安全問題受到各方面關注。電網的安全取決於堅強合理的網架結構和完善的安全防禦體系,而不是電壓等級和規模。我們一直把確保電網安全作為發展的基本前提,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提高電網安全控制技術和裝備水平,在實踐中形成了保障大電網安全運行的機制,特別是堅持電網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保證了電網安全。近幾年,歐美等國發生的大停電事故,主要是因為電網結構不合理和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導致的。到2015年,“三華”電網的裝機規模為8.6億千瓦,覆蓋面積320萬平方公里,與北美東部同步電網規模相當,但電氣距離更短、結構更合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大電網綜合倣真分析系統,進行了包含11547個節點,2258台發電機,35932條線路的倣真計算,對“三華”電網的靜態安全性、暫態穩定性、抵禦嚴重故障能力及安全穩定措施等進行了全面校核。“三華”電網完全滿足《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要求。今後,隨著電網智慧控制技術的應用、設備可靠性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特高壓大電網將更加安全、可靠。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發展特高壓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目前,我國西部、北部能源輸出省(區)和東中部需要輸入能源的省(市),都急切希望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十二五”期間,由於能源需求基數大、增量大,如果不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我國煤電運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加劇,全國範圍的能源供需矛盾將更加尖銳;大型煤電基地的集約化開發,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將難以實現,直接影響國家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東中部地區的電力供應將難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同時現有500千伏電網的重復投資、建設也不可避免。

  建議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納入國家能源和電力發展總體規劃;儘快核準和啟動建設一批特高壓工程及大型煤電、水電、新能源基地,並切實控制東中部地區火電廠的建設規模。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責編:史江鑫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