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漲聲響起來之前,成本當先透明。十倍也好百倍也罷,公眾要喝的是一泓清水。
水價漲十倍,水到底有多深
中國水務董事長近日發出豪言,稱水價應該漲十倍,立刻引發輿論交鋒。有網友戲稱“直接提價是腦袋進水”,而王董事長則辯解,“提價”之説旨在呼籲公眾和社會增強節水意識。
戲言一句,“水價漲十倍”是因為“腦子進水”,何嘗不是醍醐灌頂之語?就像前不久天然氣漲價風波一樣,在各大城市出現排隊“爭氣”的時候,價格管理部門緊急辟謠。結果,民眾情緒稍稍穩定了不多久,多地就殺了個回馬槍。雖然這“漲十倍”的話是糙了點,不過這一桶涼水澆在頭頂上,客觀上也起到了讓公眾大徹大悟的作用。
土地緊缺漲房價、石油緊缺漲油價、燃氣緊缺漲氣價、旅遊資源緊缺漲票價,茅臺同樣稀缺所以茅臺一度賣出了“飛天價”。這背後的邏輯其實一樣。漲價等於價格杠桿等於市場經濟等於改革,所以漲價等於改革。
因為“漲等於改革”,所以掩蓋了一個更重要的追問——定價機制的水到底有多深?公眾抱怨油價高,其實抱怨的是油價定價機制的不透明,特別是石油巨頭的成本不透明。這背後其實是一場博弈。據媒體報道,自來水公司大多贊成水價成本透明公開,而不少地方物價部門則不同意,因為水價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不宜公開,例如本應該政府承擔的管網投資,又如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費,都轉嫁到了水價中。一些地方粗略統計就有15項之多。公眾想問,在水價中,有多少是“搭水收費”,這些問題是否是“水太深”?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説,目前水價中企業代收的費用已經約為50%,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提高。一些地方以價格名義代收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是否是市場經濟的規定動作?即便這些錢收得有必要,是否應該“打表收費”?如果如某官員一句“出租車定價太低傷害市民”便回應了公眾質疑,那麼這一自選動作再怎麼花哨,也不符合三公開原則和改革的精神。
茅臺的價格最近上演了“星跳水立方”。曾幾何時,茅臺也因為資源稀缺一路瘋狂飆漲。這告訴我們,“降價也等於改革”。是反腐改革去除了天價茅台中的隱性的腐敗成本,讓市場之手真正發揮了調節作用。水價改革當以此為鑒。漲聲響起來之前,成本當先透明。十倍也好百倍也罷,公眾要喝的是一泓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