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章玉貴:警惕美國金融資本對華戰略鎖定

發佈時間: 2013年02月22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章玉貴

  在實體經濟領域不再擁有壓倒性優勢的美國,如今越來越依靠其在金融市場信息、産品定價以及話語範式方面握有的主導權,通過高盛等金融力量工具,以戰略投資的名義,構築對華金融滲透體系,並在某種程度形成了對中國金融業的戰略性鎖定。

  得益於制度變遷紅利、“入世”紅利、國際産業轉移紅利以及人口紅利,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的規模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中美經濟規模的此消彼長態勢對一向極為看重趨勢變遷的美國來説顯然不是什麼好兆頭。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經濟金融化邏輯安排下,將經濟活動的中心偏離物質産品的生産並集中到金融資産的管理、流動和增值上來,這種做法如今看來是危險的遊戲。“美元本位制”或者“美元霸權體系”再強大,如果沒有基於實體産業的強大支撐,美國最終也會在吃盡美元紅利的同時失去國家競爭優勢。因此,奧巴馬呼籲美國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美國保持競爭力,創造就業機會,目的就是糾偏美國的發展路徑,防止中國在實體經濟領域全面超越美國。

  不過,現在就得出美國會被中國全面超越的判斷未免幼稚。事實上,美國這些年來構築的金融高墻依然穩固。筆者認為,假如歐元體系當真崩潰,則由美國主導的此輪全球金融洗牌,在順勢加固美元地位的同時,也將初步完成全球頂層利益分工版圖的再切割。

  今天看來,掌握金融市場信息與衍生品設計主導權的美國金融資本,在利用各國投資者對其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獲取超額利潤的同時,業已成為美國實施國家競爭戰略,維持金融領域頂層地位的重要力量工具,進而固化為具有神秘色彩的金融資本力。

  中國要在全球頂尖層面的分工中擁有一席之地並切實維護本國核心利益,就必須鍛造中國金融資本力。

  目前,中國並沒有多少值得持續驕傲的資本。我們的銀行體系暫時的穩定和經營實力的增強是在競爭對手式微的情況下獲得的。尚在發育中的證券市場更是很難經得起國際資本的大規模衝擊。中國尤其欠缺能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敢於叫板跨國資本的種子選手。

  因此,從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業價值鏈獲益程度的角度來説,中國的確需要類似花旗、匯豐、高盛這類超級金融資本。有了這些金融力量工具,就有可能利用其對全球金融定價和金融系統穩定的影響力有效維護國家利益。

  中國亟須勾畫出契合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清晰路線圖,在鞏固傳統影響力的基礎上,力求在金融創意、機制設計乃至話語權掌控等領域取得突破。目的是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框架下,通過金融業國際化和全球市場聯動將行為觸角伸到美歐發達經濟體,比肩跨國金融資本的種子選手一方面要成為維護中國金融主權的力量工具,另一方面要經由市場化操作或者隱形操作形成組合影響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