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記者楊文彥)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我國面臨著依然嚴峻的國際環境,經濟發展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同時也肯定了我國上半年的經濟社會工作,“總的形勢是好的”。就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表示,今年我國全年經濟增速維持8%以上問題不大。
李平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這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這是面對困難調結構所必須經歷的。下半年,隨著調控手段的加強及效果的顯現,中國全年經濟增速維持在8%以上問題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信息,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其中,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
對此,李平介紹,“從宏觀經濟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是從去年開始在不斷下滑的。但是,一些先行指標是向好的,例如,夏季已到,農副産品供應充足,CPI降幅較大,通脹壓力不斷減小。同時由於調控政策的推動,投資、實體經濟等有了更寬鬆的發展環境,因此可以説,第二季度的7.6%基本已經築底,或是最低點。”
在築底的同時,李平表示,上半年中央和地方及時推出了各項調控措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顯現。例如: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已經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投資結構的優化,投資規模的穩定,已經為擴大內需起到了拉動作用;城鎮化進程,不但帶來了保障性住房、公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還拉動了內需,例如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城鎮化進程,除了對城市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外,對農村來説,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李平進一步表示,複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推動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調整。今年以來,受歐債危機、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市場需求銳減等因素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低於去年同期。“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痛苦同時推動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推動著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加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高淩雲表示,今年中國外貿應該是“中穩”可期,“後高”有盼。儘管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更為複雜和嚴峻的局面,但隨著我國促外貿、擴進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釋放,今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應該可以實現10%的預定增長目標。
背景資料:
如果再次回顧半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到,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為7.5%。溫家寶指出,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於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
年中,7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經濟形勢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會議同時認為,我國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基本面是好的。
隨後8月2日,人民日報對上半年經濟形勢發表述評指出,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出手。從5、6月份的情況來看,一些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正在見效,經濟增長已顯現“緩中趨穩”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