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尤其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亦堆積了諸多難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和發展挑戰,需要重溫當時抉擇之智勇,正視當前抉擇之緊迫,堅定深化改革,決不半途而廢。加上隨著國際經濟危機的爆發,我們轉嫁經濟問題的空間幾乎被封殺,改革已刻不容緩,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唯一齣路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一、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積累矛盾凸顯
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實現了三大社會經濟轉型,走上了現代化、市場化、城市化、全球化的發展軌道。然而,社會經濟轉型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市場化改革也積累了許多問題,使當前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題。社會經濟轉型帶來了四大問題:一是貧富差距拉大,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危險趨勢。二是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民生問題凸顯。特別是市場經濟所必然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至今沒有建立起來,諸如就業難、上學難、看病貴、住房貴、治安亂等這些牽涉到百姓民生問題。三是發展方式粗放,生態遭破壞,環境被污染。四是權力和社會腐敗嚴重。
二、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依然在改革
當前,一些體制上的問題制約著科學發展,加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劇烈,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並不比20年前輕鬆。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不能因為難,就把改革束之高閣,當前深化改革的迫切性和艱巨性同樣不亞於20年前。
1.現代市場經濟制度是發展經濟的最佳選擇
必須加快市場化進程,促進資源配置高效。新時期深化市場化進程,要進一步推進市場開放和充分競爭,特別是開放生産要素市場,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要發揮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確保市場信號不扭曲。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保證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自主經營和公平競爭。高度重視建立市場秩序,既要完善必要的調整競爭秩序的地方法律法規,又要為促進有序競爭創新必要的政策舉措。
2.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制基本上還處在一個比較封閉的政府壟斷管制狀態下的階段,這種金融體制已嚴重影響到我們的資本配置,資源配置,貨幣的正常流動等各個方面,積聚了巨大金融風險。比如民間高利貸問題,地方債務問題,銀行風險,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導致了實業空心化,資産泡沫化。這種金融體制嚴重制約了市場經濟改革的步伐,阻礙了實業經濟的發展。金融改革為什麼重要?對於以投資與出口驅動的亞洲國家來説,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必然在某一階段面臨結構轉變的巨大壓力,否則極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中國或許已經到達這一階段,金融領域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地步。這意味著,金融系統以及資本市場重要性大為提高,其資本配置功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改革成敗事關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不可不做,不可不慎。
展望未來,難點有二。一方面在於約束地方政府,尤其是對金融資源的壟斷與濫用,另一方是如何在加強監管基礎上促進金融自由化,其中包括對民資的開放、利率市場化、匯率機制改革等。儘管計劃屢遭變化衝擊,但成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一直是金融改革的主導思路。
三、中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經濟改革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改革首先應當大幅度地放權,應該由各個地方根據自己的情況、因地制宜地推行自身的改革。由於不同地區的經濟制度的社會稟賦差距很大,因此,不同地區的政府應當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改革方向。再次,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應該有足夠的應變能力。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中國市場理性程度是在不斷提高的,政府的執行力也是會不斷改變的,改革本身事實上就在不斷推動政府的執行力提升,因此,中國在改革中需要更加強調製度的靈活性而非僵化性。
總的來説,今天的改革需要開闊思路,下放權力,由地方根據自己的情況探索自己改革的方向,從而以一個分權的、不斷演進的改革方式,取代一個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改革方式。這樣也有利於企業在不同的地方之間有可選擇的餘地,而企業的選擇有助於地方提升改革的積極性與效率。(作者係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論述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